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三农”牵动委员心系列报道之二 推进建设新农村
2008-01-23 22:38:24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杜筱 刘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3日电 题:“三农”牵动委员心系列报道之二:改善农村“民生”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记者 印蕾 杜筱 刘蕊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三农”始终是关乎全局的大事。

  “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在代省长栗战书代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提及“三农工作”。

  会场内外,“三农”也成为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三农热词:改善农村生产和人居环境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亮点】以解决农村水、路、电、能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公里,解决1600个村屯、8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泉启动11个农村水电电气化县、6个小水电替代燃料工程和一批沼气项目建设,搞好村屯绿化,改造农村草坯房,改善农村生产和人居环境。

  【委员建言】民进省委在提案中建议,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喜人变化和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振奋,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维护和管理农村社会公共事业。

  资料显示,2006年全省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先期被批准的省级试点村,90%以上的村通上了水泥(沥青)路,安装上了自来水,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三分之二试点村新建了文化体育活动广场,部分村还安装了路灯。据统计,两年来,全省财政共安排支农资金112.2亿元,整合扶贫开发、农业开发和以工代赈资金2.9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用于试点村专项资金达3亿元多。从目前情况看,农村新建公共基础设施还没有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存在重建轻管现象,为此要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工作。

资料图片

  三农热词: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亮点】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视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委员建言】省政协委员、东北农业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张贵学认为,应结合我省农业专业高等教育的特色,设置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并定期进行调研,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方案。

  此外,也有政协委员对农村的义务教育尤为关注。民盟省委在提案中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及时核定调整收费标准,并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科学的督导评估体系;由省政府确定生均经费标准,各县确定一定的财政收入比率,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付,差额部分应由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补足;有计划地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对一些办学条件差、生源少的学校进行撤并,扩大优质学校办学规模,让薄弱学校挂靠这些学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效益。

  民革省委在提案中建议,应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农村中小学师资问题的解决必须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在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社会地位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资料图片

  三农热词:农民增收

  【政府工作报告亮点】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医、教、住、保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委员建言】民盟省委在提案中建议,应尽快建立起农产品风险补偿机制,把涨价后针对市民的价格补贴转化为价格低迷时针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化“事后弥补”为“事先防范”,从而有效保障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以及农产品的供需平衡,这样才能有助于农民收益的提高,更有助于农产品的价格稳定。

  就生猪价格大幅攀升,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这一具体问题,民盟省委在提案中建议,政府部门应在收购价格上和饲料供应上给予适当的保护和补贴,保护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定期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养殖规模,避免因供求关系造成猪肉价格大起大落,挫伤农民经济利益;狠抓规模养殖大户的扶持工作,致力于帮助他们扩大规模、拓展业务,产、供、销一体化,从技术、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防疫部门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每年禽疫高发期要下到村户农民家中,为猪打预防针,传播科学喂养知识,使农民趋利避害,使其生产积极性得到保护。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