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委员: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们抢抓机遇、负重奋进,积极策划和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等大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国企改革、职工并轨和分离办社会等历史任务,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出现了勃勃生机,成为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最显著、城乡居民收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批准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为标志,我省已经进入了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全面盘点和充分肯定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冷静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东北兄弟省市相比,我们在谋划和推进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引进利用外资、吸引民营投资,以及进出口总额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在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相一致,地域和基础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地区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投资环境的竞争上,地区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投资环境的差距上,而提升地区和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就是提升投资环境的竞争力。
从世界银行2003年对23个中国城市和2006年对120个城市投资环境调查排名和国家统计局近几年对地区和城市竞争力综合调查看,我省我市虽然综合实力特别是工业基础、科技实力比较靠前,但投资软环境主要指标却明显落后。根据近两年对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调查情况看,政策落实不到位,中小企业融资难,政府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仍是影响和制约外商和民营投资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勇于面对我们在投资增量和投资环境上的双重差距和压力,在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资机制的同时,下决心在投资环境建设上花大气力、下真功夫,力求在短期内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和突破。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查找差距,增强忧患意识。我们与先进地区在发展环境方面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上的差距。省委号召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带动和推进新一轮大发展,我们要抢抓落实《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这一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破解面临的发展难题和制约瓶径,在东北振兴中迎头赶上先进发达地区,就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和突破口。一是牢牢把握中心,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主要矛盾是发展,要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做到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做到全党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服从服务于投资建设。二是突出主要矛盾,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在城市和地区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投资环境越来越成为刚性发展条件。党委、政府要提升城市和地区竞争力,就必须以主要精力抓主要矛盾,下决心整合各类资源,创造优良投资环境。三是对照先进找差距,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我们要学习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广东的做法,进一步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与先进地区特别是与东北其他省市对比找差距,认真查找发展的差距,特别是找出在投资环境上的差距。要敢于直面问题和差距,在解决问题中寻找突破口,在缩短差距中寻找新思路。四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切实增强担当意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创新,努力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克服畏难情绪和因循守旧观念,以思想解放激发创造活力,以观念更新推动工作创新,用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闯出优化环境、实现振兴的新路子。
第二,善于策划和打造投资热点,构建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投资的战略平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能否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这个地区和城市是否善于打造投资热点,善于构建创业平台,吸引和聚集外商内资的目光。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90年代的浦东,以及现在的滨海新区,成都、重庆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和刚刚批准的长沙、武汉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注意力经济”和“眼球经济”,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最大、最佳的投资大环境。我省我市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成功的努力,建议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和突破。一是在投资载体建设上,要进一步叫响炒热和强力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等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重点规划发展装备、石化、食品、医药和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支持哈尔滨申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国家级项目,并把发展产业带和城市群紧密结合,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国内外重大投资的战略平台。要着力解决园区规划定位,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解决好土地、环保、资金及管理体制等瓶径问题。我们哈尔滨市政协去年曾专题开展园区经济调研,为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还要抓住国家制定《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的机遇,利用我省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沿边开放带,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规划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园区和基地、对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成为东北乃至全国对俄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和大通道、东北亚地区产业和金融集聚的大平台。二是在城市品牌建设上,要赋予人文内涵,打造和提升品牌效应。如哈大齐三市分别叫“冰城”、“油城”、“鹤城”,已经名声在外并产生一定的品牌效应,应学习发达城市的经验,进一步挖掘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内涵,赋予开放包容、创新创业、诚信守法、和谐共赢等人文价值。对外可以增强影响力,对内可以凝聚人心、激发创业的热情。如“人间天堂杭州”、“休闲之都成都”、“品牌之城青岛”,都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人文品位,我们也要努力打造城市招商品牌,提升投资环境的品位。三是在体制创新上,要抢抓落实东北振兴规划机遇,推出配套改革试点。老工业基地改造既要解决结构性矛盾,又要排除体制性障碍,而影响投资环境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性矛盾。鉴于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面临行政区划分割、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项目投融资困难和土地管理政策方面障碍,建议省里研究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加快推进体制制度创新,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或专项改革试点,组建省市高层协调机构和园区管理机构,在招商引资模式、区域合作共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土地管理创新等方面先行改革试验,探索总结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思路、新举措。这样,既可以从源头和流程上解决体制机制性矛盾,又可以提升哈大齐招商的品牌效应,增强外来投资者信心。同时,正在启动建设的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也需要从体制制度改革入手,努力探索和推进场县共建、南北合作、跨行政区开发,走出发展现代农业基地的新路子。
第三,着力推进政府效率的短期改善,重点优化和创新投资软环境。根据世界银行专家对中国城市投资环境的调查和建议,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内民营投资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所以创造有利于国内外企业创业和发展的投资环境极为重要。在投资环境众多因素中,企业准入和退出壁垒、技能和技术禀赋、劳动力市场灵活性、融资程度、国际一体化、私营企业参与、非正规支付、税收负担、法庭效率和政府效率等,都成为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世行专家还提出,通过政府集中改革创新,一个城市可以在1-2年内提高政府效率;在3-5年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条件;在较长时间内实现市场繁荣和提高市场规模,提升城市特质。而如果在1-2年内明显提高政府效率、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改进融资程度,预计企业生产率可提高25-35%,外资企业数量可增15-25%。可见,优化和创新投资环境潜力十分巨大,所带来的发展效益是可以预期、相当可观的。优化投资环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与推进行政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结合起来。根据专家建议和我们的实际情况,至关重要的是政府要从基于自由裁量的治理体系转向基于规则的治理体系,牢固树立以投资者为中心的理念,减少政府对企业运作的干预,增加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和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一要简化行政法律法规,如商业许可、土地使用、税费负担,减少政府审批项目,减少企业诉讼时间。二要推动行政改革和政府流程再造,依法廓清政府权力,核准授权依据,划清权力边界,明确执行主体,使政府权力量化清晰,流程更加透明规范。防止权力缺位、越位和滥用。要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推进并联审批、越时默许,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三要鼓励官员成为服务企业的“帮手”,而不是向企业攫取的“伸手”,坚决有效地治理“三乱”,减少多头重复检查,减少企业用于疏通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的非正规支付。四要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建立权威的有效能的外商服务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内外资企业的投诉问题,让老的投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招商引资起到示范作用。从我市近两年集中为港澳投资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实际效果看,这是最实际的安商、兴商和招商,是最有效的优化投资环境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