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尔滨7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亿 改变7万人命运
2008-01-27 06:07:5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崔静 赵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7日电 1月23日,于沐涵手捧两万元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了哈尔滨银行利达支行,提前偿还该行为其借贷的小额贷款。他说:“是哈尔滨银行的小额贷款帮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我现在所经营的公司虽然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资金,但我想用这些钱去帮助那些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下岗职工。”记者从哈尔滨银行利达支行了解到,截至2007年12月31日,该行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469笔,金额19694万元,贷款余额为7816万元,有效带动7万余人实现就业,改变了他们的命运。那些凭借着小额贷款创业成功的下岗人,除了按时偿还贷款外,还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下岗人。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借贷者,深切感受到这些人最朴素的诚信观。

  创业故事:“从头再来”也豪迈

  下岗10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于沐涵终于在哈尔滨银行小额贷款的帮助下圆了自己30年的梦想——创办了天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少年的时候于沐涵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要是与音乐有关的事情他都愿意去尝试。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于沐涵刚进某大型企业工作,该企业就濒临破产。无奈,他于1996年下岗并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在外漂泊了几年,2006年回到家乡后,于沐涵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直到2007年在街道办事处的担保下,于沐涵借助哈尔滨银行的小额贷款办起了小仓买店。积累了一部分资金后,凭借着自己顽强的创业精神,于沐涵在周围朋友的帮助下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和音乐相关的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沐涵的公司已经与驻哈尔滨市的多家知名大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公司办得有声有色。

  从两万元起家,到拥有自己的公司,于沐涵说,成功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欣慰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他说,创业成功后不会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他会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工作。

  在香坊区安乐街道办事处绝缘社区,提起“劳模酥饼”没有人不知道。它的制作者、面食店老板王英本是一名下岗女工,凭着顽强的韧劲和刻苦的学习,不仅实现了再就业,还为8名下岗姐妹提供了工作岗位,并于2007年获得了第三届微型创业奖暨2007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集团)微型创业奖”的“城市服务业”入围奖。

  47岁的王英曾是市电车公司工人,在岗时多次获得本系统先进称号,所以社区里的居民都亲切地称她“劳模”。1994年她和丈夫双双下岗。1996年,王英拿出家里仅有的几百元钱在乐园街早市租了一间不大的小房,开始创建她的面点店。刚开始,她只能做几种家常馒头,和爱人辛辛苦苦忙活一天也只能卖出50多公斤白面。天性聪敏的王英和爱人分析其中的因由,觉得问题的关键是自身技艺有限,不能用品牌面点来招揽更多的顾客。于是,她下决心去学习面点制作技术。为了学艺,这些年王英吃尽了苦头。一次,她听一位顾客说在吉林吃过一种小酥饼,特别好吃。她立刻打听厂家地址,赶去吉林学艺。2007年,通过绝缘社区的担保,王英夫妻二人办理了小额贷款,扩大了营业面积,增加了经营项目,面食店面积已超过100平方米,中西面点品种超百个,每天至少能卖掉150公斤白面,年收入可达二三十万元。

  生意好了,王英没忘记下岗姐妹,她为下岗女工们办起了免费面点培训班。王英除了耐心教姐妹们制作各种糕点技艺外,对留在自己这里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所付的工资要比其他人额外多100元。王英说,我也是下岗人,最知道下岗打工的滋味,将心比心,我应该尽量扶她们一把。如今,已有8名下岗女工在王英的面食店里得到了岗位,20多名下岗女工在这里学会了面点制作手艺。

  19694万元铸就创业“翅膀”

  2007年10月26日,“第三届微型创业奖暨2007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集团)微型创业奖”颁奖典礼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哈尔滨银行利达支行作为小额贷款的专业支行,由他们选送的创业明星王英、王金萍、范剑非凭借着2万元的创业贷款和永不放弃的创业精神获得了“城市服务业”入围奖和“创新创造”特别奖入围奖。哈尔滨银行行长郭志文说:“帮好一个下岗人员,就是救了一个家庭,也是为社会创造一份和谐稳定,这份工作很重要,也非常有意义。银行不能嫌贫爱富,作为地方银行,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贷款,大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额贷款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凸现出来: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据哈尔滨银行利达支行刘行长介绍,哈尔滨市申领小额贷款实施创业者,平均一万元可以带动3.6人就业。小额贷款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积极效应在哈尔滨市初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使近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同时带动他人就业。

  培养了创业冲动意识,激发了创业激情。正如于沐涵说的,下岗使他的人生充满“艰辛与无奈”,创业让他“重新认识了奋斗的真谛”;王金萍说,创业“可以自己说了算,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王英说,创业能够使我闯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黑龙江大学经济学相关专家说,小额贷款培育发展了“草根经济”。“草根经济”就是技术素质、家庭收入、自有资金、创业经验比较低甚至等于零的人的经济,但又是大多数处于基层的人、有待长期关怀和扶持的群体的经济。没有“草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就没有经济发展大局的稳定,就不可能构建和谐社会,调动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一人创业不仅带动了多人就业,而且还带动了自家、亲友甚至其他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

  诚信,向亲戚借钱也要还贷

  记者从哈尔滨银行利达支行了解到,2003年该行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办小额担保贷款以来,已为7万余人提供总额19694万元贷款。2006年借款者的还款率达到了9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创业失败者,或通过向亲戚朋友借款,或重新就业后还贷。记者采访了部分借贷者,深切感受到这些人最朴素的诚信观。

  2004年,王金萍通过两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做小买卖,成功后的她不但及时还清了贷款,还主动向民政部门申请取消自己家的低保,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王金萍说,国家已经帮助了我,虽然我家穷,但做人还是要讲诚信,就算我做生意赔了钱,向亲戚借也要还上贷款。从事多年小额贷款的信贷员浩然对记者说,通过他经手的小额贷款户就有800多户,其中100多户都陆续到了还款期,他们大多是主动来银行还款,有时信贷员凌晨还会接到还款户的电话。利达支行刘行长认为,穷人更有诚信,因为穷人普遍经过一些苦难,更珍惜政府的扶持,哪怕只有几万元。因此,只要是确实想创业的失业人员,他们都会及时给予支持。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