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9日电 5年,1800余天,3000多次清淘马葫芦。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哈尔滨排水有限责任公司顾乡分公司女子清淘班的7名女工人,平均年龄超过35岁,身穿不透气的大衩,上万次地下井清淘、装泥,无数次地从井下拽上重20公斤的淤泥桶……这份不是“女人干的活儿”让她们每天都是一身泥水、一身脏臭,但当她们把这份活儿干得比男人还出色,为千家万户带来整洁方便时,赢得的是百姓的赞誉,一座城市的敬意。
刚刚吃过午饭,还来不及除去上午工作的倦意,7名女工又来到道里区前进路上的一个马葫芦旁,麻利地穿上大衩,戴上安有探照灯的安全帽,腰上系好绳子,下入井下,恶臭的味道从井下泛上来,两名女同志站在井边,用力地往上拽着……“这份工作确实不体面,没有人一开始就愿意做,可真轮到自己头上,得干出个样儿来。”朴实的话语、踏实的干劲,诠释着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
技术大比武“一点红”夺冠
“舍得一身脏,换来万户净”是排水战线的座右铭,作为全市200多名清淘工人中的“一点红”,7名女工却表示她们一开始可没这么“高尚”。
2003年,排水系统内小集体合并,荀笑红、殷振双、王春英、李雪春、汪洪、孙秀芹、王万秋7名女职工成立了“女子清淘班”。“当时我们哭过鼻子、抹过眼泪,谁愿意天天和臭泥巴、脏污水打交道呢!”“可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得好好地干,干出个样儿来。”虽然事先有心理准备,可真正下到井底时,看见那些污物、闻到那股臭味时,她们都吐了。
笨重、不透气的大衩,虽然高到腰部,但是遇到水深的井,一弯腰淘水,马上就会“灌包”,又脏又臭的污水立刻流进大衩里,身上的臭味怎么洗也去不掉,还把皮肤腐蚀得又痒又红,冬季一从井下上来,湿湿的棉裤马上就会结冰,每人都要准备三条棉裤才够换。遇到小井,铁锹没有施展空间,只能用手将淤泥、脏物抠出来。淘淤泥、装车,一人一天装10吨淤泥,对她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2006年排水系统举行技术比武,其他分公司派出来的都是刚刚从部队转业的小伙,可“女子清淘班”的大姐们却巾帼不让须眉,甩竹皮子、绑竹皮子、穿大衩、下井……环环相扣,获得了第一名。可这样的结果没让一个在场者感到惊讶,大姐们拿第一,那是大家意料之中的:把每一天的工作都当成比赛来对待,干起工作就像在干自己家的活那样认真,还有个不赢?
妈妈背着儿子雨中排涝
7个女人,伸出14只手,那7双手又红又肿,关节很大,每个手指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小口子。作为女人,她们也在扮演着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可她们工作的特殊性,让她们总觉得欠了家里人很多,总觉得当女人没当够。
“女子清淘班”的孩子们都知道,一下雨,无论几点,妈妈都要往外跑,去看着自己负责的那几个马葫芦。2005年夏天的一天19时左右,班长荀笑红正在辅导孩子写作业,外面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她二话没说穿上雨衣就要出发,可年幼的儿子不敢一个人在家,犹豫了几秒钟,她背起孩子一起上岗排涝。雨越下越大,路面上的积水快没到了孩子的前胸,车辆一过,“浪花”把孩子撞得晃来晃去。排涝完毕后,小荀抱着熟睡的儿子回到家中已经是凌晨1时多了。
说到父母,殷振双心中有说不尽的愧疚,父母是同一年去世的,作为老姑娘,她却很少在父母病床前尽孝,从排水系统退休的父母知道女儿工作辛苦,总是强忍病痛,把女儿撵回去,让她多休息。母亲临终前,不让家人告诉老姑娘,就怕正在业务考试的女儿分心,当殷振双从考场赶回来时,母亲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我们也是女人,也爱美,爱打扮,可干了这行,就基本上无缘再穿漂亮衣服了。”1972年出生的王春英是班里的小妹妹,说起话来快言快语:“夏天在外工作时,看见女人穿着漂亮裙子,心里甭提多羡慕了。虽然漂亮和我们不搭边,但欣慰的是家里人都很体谅我们。”老大姐王万秋回到家里可是“甩手掌柜”,丈夫把家中的所有家务活全包了。
扮靓美丽冰城
需要更多支持
急难险情,她们冲在前;公益热线服务,她们义务上门排忧解难。可让她们感到尴尬的是,她们的努力和付出却得不到职业价值的认同以及应有的尊重。
常年在井下工作,即使每天洗澡,她们身上也会有股奇怪的味道,为了避免给他人带来麻烦,她们尽量不坐公交车,而是或步行,或骑自行车。
她们在街上工作,经常会遇到以前的同学、朋友,几乎所有熟人的反应都是“哎呀,你咋干上这活儿了呢?”工作期间,有时污水会不小心溅出来,一些路人不但抛来白眼,还会加一句:“看着点,淘马葫芦的。”
一次她们正在工作时,附近一个洗车行的几个小伙子凑过来,好奇地问:“大姐,你们干这活儿,工资不得3000多元呀?”汪洪开玩笑地说:“那要是给你们每月开3000多元,你们干不干这活儿?”“不干,这活儿不在于给多少钱,关键是说出来多没面子呀。”小伙子很坚决地说。
“一开始我们上岗工作时,也会戴口罩,说实在的,防味倒是次要的,主要是怕在街上碰见熟人,感到不好意思。但逐渐想通了,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得有人干,少了我们,咱这城市得脏臭成啥样呀?慢慢地我们的心态调整得非常好,都是干工作,我们并不比别人低一等。”清淘班成员说起这些十分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