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日电 题:冰雪融后淬真情
披着一身风雪,载着远归的旅人,伴着冰城人的牵挂,T237次终于到家了!
冰雪融化,沁入心底,留下一抹爱的暖色。
在中国文化中,“风霜雪雨”是逆境和困厄的象征。如今,“象征”变成了“写实”———一场持续近20天的暴风雪降临在1亿中国人头上,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也激发着中华民族血脉中固有的爱的能力。
(一)
在灾区,每天都上演着真爱的感动:在广州火车站,温总理一句“我向大家表示歉意”,让众多滞留旅客心中冰消雪融;在湖南醴潭,奋战在抗灾第一线的交警钟添瀚给出生仅半个月女儿写信说,前线的情景让我感受到了头顶国徽的沉重;在重庆酉阳县,当新郎杨磊在冰天雪地里步行一夜去迎亲时,新娘吴桂花含着幸福的泪水宣告,她成了世间最幸福的女人……
灾难面前,亲情因冰雪而火热,责任透着人性的温暖。
(二)
在T237次列车上,在这个哈尔滨人占大多数的临时集体中,同样上演着这样的感动:
那个饿病交加的女婴,吃了乘务员端来的热腾腾蛋羹后甜甜地睡了。也许她还不知道这一小碗蛋羹的来之不易。懂事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这个世界在她那幼小心灵中印下的,一定是可爱暖色。
“T237”,也许没哪个QQ群是在如此极端的背景下组建的。连结在其中的人们,今后所聊的,除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更多的该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感悟吧。
“中国是一个和谐的国家,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团结、最可爱的人”,那位俄罗斯姑娘以一位“旁观者”的视角,通过灾难中的这一群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作出如是评价。
在灾难降临之初,焦虑、恐慌、抱怨,都是生存本能的正常反应;而当一部分人肯于以爱去战胜恐慌,这爱便感染了整个车厢。于是,灾难成为激发真善美的介质,拥挤不堪的车厢涌动着浓浓温情,灾难中的人们变得乐观、从容。
灾难是一种考验。考验面前,T237上的哈尔滨人交上了合格的答卷。
(三)
在中国的最北端,在离灾区最远的大城市,冰城人每天都牵挂着受灾的人们,如同牵挂T237次上的亲人。
不能亲临抗灾现场,冰城人同样在行动。冰城媒体与灾区媒体热线联通,随时关注灾区灾情;灾区需要有冰雪路面驾驶经验的司机,冰城百名司机连夜整装待命;灾区缺乏清雪经验,冰城人马上电话支招……
这情形,让人联想到九八抗洪时,来哈公路上的一列列增援车队;联想到哈尔滨突遇水危机时,全国各兄弟省市给予的关注和支援……
不同的灾难,相同的情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印证着“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
南方的风雪还在肆虐,但有了全国一盘棋的统一部署,有了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综合国力,有了全国上下的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罕见暴风雪。而当所有远行的旅人披着满身的雪花投入温暖的家,一路上所有的冰雪磨难都化为刻骨铭心的记忆,这记忆会把人们的心拉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