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3日电(王英杰 记者雷蕾) 2007年,黑龙江省共有19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其中,哈尔滨市5名)。近日,省公安厅派出了由厅领导带队的12个工作组赴基层慰问,共慰问65名民警家属,发放慰问金18万元。2月3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东华亲切慰问了6名因公牺牲民警家属代表,为每位民警家属颁发了慰问金3000元。
慰问期间,王东华关切地询问了每一位民警家属的家庭生活情况,叮嘱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并表示尽力帮助解决民警家属的实际困难。王东华指出,公安民警很辛苦,要更多地关心爱护民警的健康,关心民警的生活困难,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省公安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民警的伤亡,全省公安民警因公牺牲人数保持了较低的水平。主要是不断强化教育培训使民警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为保护自己,克敌制胜奠定了基础。通过高密度、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开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和“大练兵”活动使民警的业务技能普遍提高,在处理急难险重的警务活动中,能够保护自己,克敌制胜,达到了警务成本的最低限度。建立推行了确保民警身心健康的保障制度,使民警能够在一种愉悦、健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全省公安机关推行了民警年休假、体检与健康巡诊、健康状况预警、健康保护援助和伤亡事故责任倒查追究等五项制度,组织开展了“公安民警健康保护与职业病问题”专题研究,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基层民警身心健康。省公安厅举办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大多数市地公安机关成立了全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组织专家组深入基层开展心理健康巡诊。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民警紧急救助“绿色通道”,确保民警因公负伤、患病后得到及时的救治。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普遍把关爱民警负伤、患病等问题放在了工作的重要位置,与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建立了“公安民警因公负伤快速救治绿色通道”。使公安民警因公负伤、患病后,能够凭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到医院先行接受救治,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公牺牲情况的发生。据统计,全省95%以上的市地级公安机关都为民警建立了这样的“绿色通道”。
2007年黑龙江省公安民警因公牺牲中青年民警居多。在牺牲民警中45周岁以下11人,占牺牲总数的57%。牺牲民警主要集中在一线实战单位。其中派出所民警6人、刑警2人,交警5人,拘留所1人,四个警种牺牲人数占总数的73%。公安经费不足、车辆装备滞后和警力不足是导致民警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公安经费不足,装备得不到保障和及时更新,导致隐患问题的出现部分。警务车辆车况相对陈旧,尤其是存在着长途行车的机械安全隐患,民警办案条件难以保证。由于警力不足,民警不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导致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轮休假体检难以落实,长年劳累,积劳成疾。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