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0日电(孙理 记者杜筱) 早传出病危消息的沈殿霞2月19日在玛丽医院因肝癌病逝,终年60岁。据报道,近年受肝癌、胆管炎及糖尿病等病魔折腾、病情经常反复的沈殿霞曾接受肝癌手术,并且在去年出院后不注意节食,依然暴食,此次入院前一天连吃6只大闸蟹,导致肝功能无法负荷,才会昏迷就医。
记者就肝癌的发病因素及防治的问题采访了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内科八病房主任张艳桥教授。据张教授介绍,我国是肝癌发病大国,发病率占全球的45%,高发年龄40-50岁。由于其起病隐袭(40%诊断时没有症状),因此早期诊断率低,确诊时多数已达到中晚期, 5年生存率低仅2%-16%。因为我国是乙肝发病大国,乙肝病毒感染者占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些病人肝癌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上千倍。
工作生活的压力都压在了肝上
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经常熬夜的人士罹患肝癌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张教授说,肝脏是人体最敏感、脆弱的器官,劳累、熬夜、酗酒都会伤害肝脏。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的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免疫力低下,这种长期的伤害会转化成慢性肝损伤,容易导致肝癌。酗酒、吃发霉花生和过期植物油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使肝癌的发生率增加。
早期肝癌症状不明显
张教授收治的肝癌患者大多是晚期,这与肝癌发病的过程有关。肝癌的症状在早期很不明显,甚至患病后较长时间毫无不适感觉,病人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逐步产生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日渐消瘦等症状,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何况肝癌症又大多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所以很难依靠这些症状来诊断肝癌。到肝癌晚期则会有黄疸、腹水、呕血、昏迷等表现。肝癌病人的上腹部常可摸到巨大的肿物,但此时已到中晚期,甚至已向肺部等处转移。
肝癌治疗手段逐步增多
现在肝癌的治疗手段很多,过去提到肝癌的治疗主要以切除为主,很单一,况且晚期肝癌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现在,很多新的手段用于肝癌的治疗,比如肝移植,还有介入栓塞、氩氦靶向治疗治疗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新兴的氩氦靶向治疗(氩氦刀)以损伤轻、疗效好、并发症低等优点受到肝癌患者的青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各有优点和缺点,也分别有各自的适应证,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肿瘤的部位、范围、生长速度、肝功能状况、年龄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疗效最佳、副作用最少且适合患者经济状况的综合治疗方案,发挥所有治疗手段的综合优势。如果被告知疑似肝癌,不要急于投医,更不能乱投医,应到专业的医院就医,以便尽快地明确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接受科学、有效的治疗。
远离肝癌要控制“三大因素”
张教授指出,远离肝癌以下三点很重要:一是预防乙型及丙型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肝癌的发生概率比正常人高很多。二是少吃“生猛”海产品。肝癌年轻化,与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很大关系。很多年轻人营养过剩、肥胖,早上不吃东西,晚上暴饮暴食,喜欢睡懒觉,这些都是危险因素。这些生活习惯虽然不会直接导致肝癌的发生,但叠加之后就会有患肝癌危险。三是别让坏情绪压垮身体。不少人在得知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后,恐惧、抑郁,时时担心肝炎会癌变。假如这种情绪长期持续,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变化,使血液中的抗癌细胞明显减少,癌变就会真的发生。
专家建议:高危人群,一年检查一次肝
张教授介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慢性肝炎患者、有肝癌家族史都是肝癌的高危人群,他们应该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
说到肝病的预防,张教授说,大家都知道要调整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饮食避免油腻等等,可是能真正做到的没几个,尤其是现在处于工作、生活压力下的中青年人。所以,除了日常预防之外,处于疲劳和压力下的中青年人,特别是高危人群,定期对身体进行检查非常重要,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这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