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企业年后招工底薪上涨 哈市餐饮业底薪涨幅30%
2008-02-21 06:44:32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穆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1日电 春节假期过后,各大劳动力市场的人气又渐渐旺起来。昨天,记者从哈市人力资源市场了解到,春节过后,绝大部分企业明显提高了薪酬水平,餐饮行业甚至将底薪提高了30%。工资虽然提高了,但多数企业依然难找理想员工。

  底薪提高三成仍有用人缺口

  春节假期过后,虽然不少农民工已返城务工,但在哈市各大劳动力市场里,返城找工作的民工大潮还未真正来到,各企业用人仍存在缺口,特别是餐饮业和制造业。

  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介绍指导科科长姜有志告诉记者,与去年同期相比,绝大部分企业都把底薪提高了100元-200元,幅度约为10%。餐饮业由于过去底薪较低,提升的幅度最大。“去年同期,中低档饭店的底薪为600元-800元/月,今年则涨到了800元-1000元/月,但仍有不少企业招不到人。一些高档饭店甚至开出1500-2000元/月的高薪,虽然吸引了大批应聘者,但是能满足企业要求的却很少。”

  据姜有志分析,造成企业招工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大批18岁至35岁的劳动力涌向南方,使得哈尔滨市劳动力出现年龄断层;哈市市区最低工资标准已提高到650元/月,加上去年物价普遍上涨,城市生活开销提高,外来劳动力对工资和待遇的要求也相应上升了;部分行业如制造业对求职者的经验、技术要求较高。

  中小饭店用工很少签劳动合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国家实施了新《劳动合同法》,但哈尔滨市部分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签劳动合同的状况却并不理想。

  在抚顺街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阿城农民李红艳告诉记者,两年来她先后在哈市的6家饭店当过服务员,从来没签劳动合同,谁家工资给得高就去谁家。一些用人单位称,一旦签劳动合同就不能随意解聘打工者,所以不如不签。

  姜有志说,这种现象多集中在餐饮业,由于用人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意识淡薄以及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导致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很少签劳动合同。而制造业多为上规模的企业,在这方面执行得非常好,劳动合同签订率能达到99%。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