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以牺牲草原为代价 羊绒热销专家深表忧虑
2008-02-29 09:42:09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夏德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9日讯 哈尔滨市今冬的羊绒产品销售已接近尾声,商家又赚了个盆满钵盈。然而对此现象,省内许多专家却深表忧虑:羊绒产品热销是以牺牲草原为代价的。

  据专家介绍,绒山羊是制作羊绒产品的唯一原料,而绒山羊对草原环境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它不仅吃草,还吃草根,口中特殊的气味和化学成分还使啃噬过的草地寸草不生。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对羊绒产业进行了否定和遏制,而我国从1981年从日本大规模引进绒山羊以来,羊绒产业蓬勃发展,一跃成为目前世界羊绒生产、加工、出口、销售和消费的第一大国。

  绒山羊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黑龙江省对羊绒制品旺盛的需求以及人均销量排在全国第四位,目前国内羊绒企业也是一片繁荣,但这背后带来的是草原面积日益减少甚至沙漠化。”27日,省科技厅一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位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草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饲养一只绒山羊每年至少需耗尽2亩至3亩的草场资源,在草资源相对贫瘠的地方,则每年要消耗10亩到15亩,一只绒山羊饲养一年仅产500~800克无毛绒,5只绒山羊饲养一年只能织一件成人羊绒衫。按此计算,织一件羊绒衫,在草资源相对丰富和相对贫瘠的地方,则每年要消耗10亩至15亩、50亩到75亩的草地。

  “世界羊绒看中国”的悲哀

  事实上,绒山羊对草资源的破坏早已经引起世界的注意,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日本、新西兰等畜牧经验十分丰富的国家早已否定或加以遏制羊绒经济,而在我国却蓬勃发展。

  据资料统计,目前,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西部省区绒山羊的库存总量已突破3000万只,全国大约有2000多羊绒衫厂家。我国年羊绒产量达到近10000吨,占世界总量的70%左右;年加工能力达2000万件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形成了“世界羊绒看中国”的局面。国际上流传一句话,“绒山羊第三世界养,第二世界纺,第一世界享。”

  “温暖全世界”至今仍是我国最大的一家羊绒生产企业的一句著名广告词,而在这句广告词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优美的草原在成片消失。

  一个旗人口全部撤出的惨痛代价

  据东北农业大学一位教授介绍,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到内蒙古等草资源非常丰富的省市考察访问。他说,内蒙古是我国绒山羊主要产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羊绒衫厂迅猛崛起,作为原料供应的绒山羊开始蚕食草原,大量繁殖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草原上130多种植物灭绝了110多种。

  “鄂尔多斯市西部有一个旗,在1665万亩的草场上,养羊125万只,年产羊绒15万公斤,是全自治区旗县中创利税大户。然而,仅10年时间,这个旗就失去了水草丰美的土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芜的沙地。”这位教授说,“不仅在这个旗,在内蒙古阿拉善某旗,由于超载放牧导致青草稀疏,有许多地方已经寸草不生,开始沙化,而且这个地区已经连续10年没有下雨。由于无法生存,如今旗民已经基本全部撤出。渺无人烟,有专家预测,阿拉善地区有可能就要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采访中,省科技厅这位相关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虽然许多专家学者不止一次地呼吁采取措施遏制绒山羊的养殖,但遗憾的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地区的政府仍看重眼前利益,眼睁睁地看着草原被破坏,生存环境恶化。”

  如果您对“少穿一件羊绒衫,保护一片大草原”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请发短信至13946004230,或传至ywb2002@163.com。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