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感受各界的关爱和支持 残疾鞋匠的幸福事
2008-03-02 08:31:1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黄晏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日电 感受各界的关爱和支持,残疾鞋匠讲述幸福事。

  难忘童年,忆起老师同学很温暖

  卢占奎3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两条腿都失去了知觉,虽然父母为他多方治疗,但是病情始终没有好转。转眼间,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他生活不能自理,许多学校当时都不愿意接收他。后来经过父母的多次恳求,终于有一所小学同意他入学了,他高兴极了。卢占奎清楚地记得,每天上学放学,都是由父亲或母亲来接送。童年时代的求学路他是在父亲、母亲的背上度过的。后来家里为他做了一部轮椅,每天上学、放学都有几名同学主动来帮助他、护送他。从小学到高中,卢占奎的学习成绩都特别好,每次考试成绩在班级均名列前茅。老师也号召全班同学关心照顾身有残疾的他。高中时他还被老师和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在学习上他也经常帮助同学。

  学生时代的卢占奎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爱护和关心。虽然每天的学习生活要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的辛苦,但是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生活时,他总会浮现出会心的笑容。

  由于身体原因,高中毕业后,卢占奎只能被迫放弃学业回到家中。看到同学们有的考入大学深造,有的走上工作岗位,而自己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还得靠父母照顾,卢占奎心理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卢占奎说,那时的他感觉天空总是灰蒙蒙的……

  高中毕业,走上自食其力谋生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在父母的帮助下,卢占奎终于振作了起来。他决定自学配钥匙和修鞋技术。于是父母为他买来了《修鞋技术》、《锁的构造原理与维修》、《配钥匙的技巧》等相关书籍,在家边学边琢磨、边实践,同时还向一些配钥匙和修鞋的师傅虚心请教,加上自己的不断摸索,逐渐掌握了配钥匙和修鞋的相关原理、技巧,并开始筹划如何开业经营。

  1994年春,在父母和朋友的资助下,经过东拼西借,卢占奎凑足了4000多元钱,请人作了一个只有三四平方米的活动板房。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他在家附近的道里区上游街的街口开始为大家配钥匙、修鞋。刚开始为人配钥匙时,他也经常配不准,当顾客回来找时,他就再为人改,或者干脆免费重配,废的钥匙料全当交学费了。由于勤奋钻研和刻苦认真,卢占奎的技术很快得到提高。因为他干活细致,而且收费也很便宜,周围的居民逐渐都成了他的回头客,有事没事也都愿意来他这里看看。卢占奎的生意逐渐有了一些起色。

  此间,经好心人介绍,卢占奎还与患脊柱弯曲但心地善良的女青年付秀相恋并成婚,还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孩。但是随着孩子的降生,他们一家的支出也越来越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尽管如此,他们的生活毕竟有了希望。一家人的小日子虽然过得比较清苦,但也和睦。

  两次动迁,政府部门给予特殊关照

  1997年中央大街改造,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要求,中央大街街口的所有临时性占道商亭都必须迁走。然而,卢占奎的这个小活动房却是他全家人赖以生存的唯一希望。经过与当时的综合改造办公室联系和反映,考虑到他家的特殊情况,有关部门破例特批他的小活动房迁移到附近中医街继续经营。

  2000年中央大街辅街改造,卢占奎的小活动板房再次被列在拆除范围之内,他的小活动房被拉到附近一个居民大院里,当时停业了两个多月。全家没有了生活来源,卢占奎心里非常着急。后来卢占奎硬着头皮来到当时负责商亭搬迁工作的道里区市政管理所。管理所的办公室在2楼,卢占奎费了很大劲,用了半个多小时才爬到2楼的办公室,时任道里区市政管理所所长的孙永库了解到他家的特殊情况后,安慰他不要担心,政府改造街路也不会让残疾人没有生活出路,一定会有办法的。最后孙永库还把卢占奎从2楼的办公室背了下来,卢占奎深受感动。

  后来孙永库就此事向当时道里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几天后,道里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带领区残联、区市政管理所和通江办事处等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来到卢占奎的家表示慰问,为他们送去了生活费,并现场决定特事特办,特批卢占奎的小活动房可以在附近不影响居民和车辆出行的情况下选址继续经营。孙永库又多次与卢占奎一起来到道里区通江街、高谊街、中医街等附近实地勘察、选址,最终将地点定在高谊街与红专街交口的楼角处,因为这里不妨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

  不久,道里区的民政等部门还为卢占奎一家办理了低保手续,使得他们一家人每月的基本生活有了保证。

  便民服务,收入虽低过得挺幸福

  如今,卢占奎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摆脱了困境,不但还上了外债,还添置了复印机和电脑,增加了复印、刻章、话吧等业务,小活动板房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采访中,不断有市民来到卢占奎的小屋里,有的修鞋、有的换拉锁,有的配钥匙,有的复印……卢占奎热情服务,并应对自如。记者发现,卢占奎忙的这些活计收费多是一元、两元的活。用卢占奎自己的话说就是:“忙并快乐着,既方便居民,自己也有了收入,还觉得自身价值有所体现,生活得挺充实、挺幸福的”。

  在谈到还有什么困难时,卢占奎的妻子付秀说:“这里就是没有上下水,占奎他自己走不了。所以白天他从不喝水,因为上厕所非常不方便;冬天自己还得烧炉子取暖,也洗不了手,比较麻烦。”

  记者还了解到,卢占奎的儿子卢佳辰已经读初中四年级了,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好,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妈妈洗衣服、搞卫生,尤其是做一些需要体力的家务活,周六、周日晚上没有课时他还来帮助爸爸收摊。看到儿子如此懂事,卢占奎和爱人非常高兴。由于家里生活并不宽裕,即将毕业的卢佳辰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参加各种补课班,而是只补了物理一科。补习学校的领导得知他家的情况后,还为他减免了部分学费,使得卢占奎和爱人也非常感动,卢佳辰学习也更加刻苦用功了。

  受到别人帮助的卢占奎生活中也经常帮助别人。采访中,一个邻居要出门几天,家里没有人,但是有个邮件可能这几天要到,想请卢占奎帮助代收一下,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邻居们买的菜也经常放在他这里“寄存”,遇到残疾人或生活困难的老人到他这里修鞋或配钥匙时,他也给人家“打折”或“免单”……卢占奎的活动板房已经成了一个便民服务站。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