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厉兵秣马抗春旱 农业专家支招科技备耕
2008-03-04 09:19:5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闫文义 彭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4日讯 当前,正值备春耕生产关键时期。由于我省去冬今春降水偏少,土壤墒情较差,封冻前全省土壤墒情状况较往年更显旱象。据气象部门预测,今春我省降水将严重不足,干旱将是影响全省今年春播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另外,因春旱易发病虫害,农民种植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加大,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和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重,先进农业科技普及率和技术到位率不高等问题也成为今春备耕生产的不利因素。为此,省农科院组织省内专家通过反复论证,为我省今年农业生产科技备耕支出以下高招。

  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

  据资料显示,全球一些主要粮食市场的格局和供应量发生较大变化,国内粮油供求平衡压力仍然较大,市场对优质粮油的需求强劲。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建议,各地在安排种植计划时,应将生态资源和科技优势有机结合,按照市场需求,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增加农民“种粮”效益。加强优质粮油生产,尤其要强化优质大豆、专用玉米、优质水稻、强筋小麦等作物生产,提高我省粮油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农民选择农作物品种时,应严格遵循产量是基础,多抗是保证,质量是效益原则。应选择适合当地并有市场优势的农作物优质主导品种进行种植,杜绝越区种植。同时要良种良法一起上,尤其是应大力推广“水稻大中棚育苗”、“大豆窄行密植”、“玉米通透”、“小麦氮素调控”等相应保优、高产、高效配套的主推栽培技术。

  大力推广抗旱保墒技术

  早整地,早活雪,减少水分散失,抢墒播种,适时早播,有利于一次播种保全苗。对没有深翻基础的地块,要抓住返浆期进行顶浆打垅,随打垅随镇压;对有深翻(耕)基础的地块尽量不动土,采取大豆卡种、玉米埯种等方法。小麦若选用“迟播躲旱”技术,应选择春化阶段低温效应较弱并对光温反应迟钝的龙麦30和龙辐麦12等类型品种种植。

  推广地膜覆盖新技术

  玉米、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抗旱、保墒、高产的成功技术,可在各地广泛应用,特别是西部和松嫩平原北部等干旱严重的地区,更应大力推广大豆覆膜技术。地膜覆盖一定要因地制宜严格技术标准,不搞一刀切。

  平衡施肥,工程补水

  各地应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分析,根据作物需要及土壤肥力水平制定平衡施肥方案。坐水种、捋水种、使用抗旱剂是确保全苗的有效措施,各地可充分利用桃花水,特别是严重干旱的西部地区要提早做好水源、农机具准备。

  水稻要尽早泡田

  全省各稻区要充分利用凌汛期开江等有利时机,利用河水尽早泡田。最早可4月20日进行。对于因水源问题被迫改为旱田的水田地块,在不破坏主渠道的前提下,也要及时深耕,采取大豆“早晚密”技术,等雨播种,降低损失。

  加强病虫害防治及突发性灾害预警

  因地因作物选用种衣剂

  为防止因春季低温干旱造成播种后种子在土壤中时间较长,易发生大豆根腐病和禾谷类黑穗病等病害,建议今年各主要农作物播种前,一定要选择有防效的种衣剂剂型进行种子包衣,以防止土壤真菌侵害。

  科学使用除草剂

  要根据土壤墒情、防除的对象、土壤施用除草剂档案等选择除草剂,确定使用量及使用时期。

  预防除草剂药害发生

  要严格控制中、长残效除草剂的使用;建立土壤施用农药、化肥等档案;选择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一定要了解它的原药是什么,注意商品名称与原药名称,防止药害发生;结构调整的“旱改水”和轮作地块后茬作物的选择一定要查清该地块的除草剂档案,再确定后茬作物。

  做好突发性灾害预警工作

  根据今年我省春夏季可能会出现不良气候条件,各地应做好救灾种子贮备和各种农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工作。各地要加强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早准备,早防治。

  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说,我省院(校)县科技合作共建范围已扩大到66个县(市、区),在今年旱情严重的特殊时期,更应强力推进全省科技合作共建工作,尤其是建设和发挥好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园区的作用,把专家坐班服务扩展为关键时节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到农户家中进行抗旱指导,打好抗旱备耕战役。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