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回填废井渗出一氧化碳 鹤岗市监控救助200户居民
2008-03-05 10:18:2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树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大部分居民撤离,小巷里静悄悄。
鹤岗市疾控人员在居民家24小时监测。
感觉不适的居民来到医院氧舱吸氧。

  东北网3月5日讯 “哒、哒、哒……一氧化碳检测仪红灯闪烁、报警铃声不停。”3日8时零3分,记者在鹤岗市向阳区51委居民何振发家看到,何振发用一氧化碳检测仪在家自行检测到最高点CO(一氧化碳)指数浓度达到136毫克(不是每立方米的指数),正常CO指数在10毫克/立方米以内可以居住。何振发告诉记者:这种气体无色无味,中毒后的反应是头晕、恶心等症状。一食杂店的刘女士说,她前几天中毒后恶心、迷糊,被送到医院氧舱抢救,今天刚好点,晚上都不敢回家睡觉,只好到亲戚家去住,白天回来看护房屋。

  8时25分记者来到高琴家,她家屋里CO检测指数最高点120毫克,室外院里CO检测也到了26~28上下指数。高琴说,晚上在家睡觉不敢关门,开着门屋里冷,得盖大厚被,上高中的孩子已经送到亲属家去住了。居民杨玉萍说,政府部门通知我们不能居住后,就把两个孩子送到别人家去住了。

  据了解,鹤岗市兴山区2委和向阳区51委居住的人家受到一氧化碳不同程度影响的大约有200多家,日前已有100多户搬迁。政府部门给每户发放了两个月300元的租金,针对困难户,在生活上给予补偿。

  紧急启动应急预案

  1月16日,在鹤岗市兴山区的一户居民家,一位42岁的女士出现了不良反应后医治无效死亡,疑似一氧化碳中毒。鹤岗市迅速成立应急事件处理小组。按照国家重大一氧化碳气体中毒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鹤岗市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属于4级分类范畴,即:一般性突发事件。

  全市相关部门紧急采取措施,通过检测发现兴山区和向阳区交界区域的一氧化碳指数不同程度超标。18日,发出了“温馨提示”:1:经有关部门对您家住宅的连续监测,您的居住环境不适合返回居住。2:如需短暂逗留,请注意通风,尤其在夜间一定注意您的安全。3:如果您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请迅速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症状严重者请速到医院救治,拨打120急救电话。

  据了解,事件发生后,全市各有关部门积极投入到救助工作中,日前已出动警力1000多人次,每天24小时在现场值班,保护该区域居民家庭财产的安全,严防盗抢和火灾的发生。市、区两级卫生疾控部门派出专业技术人员100余名,每天在事发区域内对居民室内空气进行一氧化碳监测,每天的检测户数都超过150户,并在当天把检测结果上报“应急”中心。兴山区政府和向阳区政府及时把室内出现一氧化碳超标现象的住户迁走,把下拨的租住房补助费发放到了受灾群众手中。对中毒人员进行快速、免费治疗,并开通绿色通道。

  专家鉴定事发原因

  事发后,省高级检测专家一行来到鹤岗,对该地区一氧化碳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技术鉴定。省、市专家组一致认为,导致一氧化碳渗入住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井下长期开采后,残留在旧巷、废巷内的边角煤柱煤炭自燃发火,再加上部分回填物煤矸石产生自燃,使一氧化碳通过裂隙扩散渗出地面,致使事故发生。

  据了解,本区域内由于国有重点煤矿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已停止开采,附近的小煤矿近年来陆续关闭,地下大、小矿井采空区有的相互连通,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产生自燃现象。预计该火区自燃时间将持续6~7个月。

  受灾居民将远离“危险地带”

  “在我省发生这样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罕见的特殊案例,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人们怎么去防范,特别是不能把住宅建在废弃的矿井上或塌陷区域,以免发生类似事故。”省技术专家说。

  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危害人身安全和引发火患等问题,专家组建议,一是受一氧化碳影响区域内的部分居民采取搬迁措施,避免再次发生中毒事件。二是继续加强该地区的一氧化碳监测工作,要定范围、定地点、定时间、定专人观测,掌握一氧化碳渗出浓度和规律,适时决定搬迁居民是否回迁。三是在气候转暖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一带火区进行治理,采取地面打钻,通过管道注入水泥开展消火,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地区火患问题。

  3日上午,鹤岗市主管领导与受灾居民代表商讨解决方法,听取居民代表的意见后,决定把受灾的居民区域纳入2008年鹤岗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届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搬迁安置费用,让这些居民远离“危险地带”。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