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 冰城跨越经济发展临界点
2008-03-07 08:53:3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刘彪 左楠 何秀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7日讯 在哈尔滨的百年发展史上,这一数字值得永久铭记———2007年,哈尔滨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3393美元。

  对于我们这个城市,这是经济发展成功跨越的一个重要临界点,是百年发展的阶段转折点,更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向好”的坐标点。

  这一数字表明:哈尔滨的经济实力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行列,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区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实力是发展能力的释放,发展潜力的延展,发展活力的基石。2005年、2006年哈尔滨市连续两年综合实力跻身全国10强行列,2007年人均GDP又突破3000美元,进一步彰显哈尔滨市经济实力的雄厚积累。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哈尔滨实现GDP2436.8亿元,比1978年翻了5.6番,占全国1%,占全省34.7%。从平均水平看,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0美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58美元。从发展时间看,哈尔滨市人均GDP从改革开放之初的300美元到1000美元用了20年,从1000美元到2000美元用了6年,从2000美元到3000美元仅用了3年,转折所用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从国际评价看,按照发展经济学观点,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为经济起飞阶段,2000-10000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10000美元以上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哈尔滨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意味着哈尔滨市经济具备相当实力,步入活跃、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起搏器”,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出口是经济增长的“营养剂”。2007年,哈尔滨市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力,“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快速前行。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亿元,比1978年翻了5.9番;比上年增长15.8%,创1997年以来新高,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0.6元,比1978年翻了7.7番;比上年增长27.3%,创1995年以来新高,拉动经济增长8.7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市属外贸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2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

  大工业、大农业是哈尔滨经济的显著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工业“引擎”作用得到发挥,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有力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工业是哈尔滨市经济快速增长决定因素,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6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18.8倍,年均增长10.8%;农业是哈尔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2007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3亿元,总量按可比口径计算比1978年翻了两番,全市农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7%。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2007年,哈尔滨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越来越完善。

  数字是最好的见证:2007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8所,比1978年增加37所;在校学生41.59万人,比1978年增加39.71万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8%。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农村卫生室)393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9万张,比1978年增加1.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万人,比1978年增加1.8万人。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扶持力度加大,2007年全市科技支出6.2亿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为2.7%;教育支出45.1亿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为19.4%;医疗卫生支出15.2亿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为6.5%。

  构筑坚实的社会保障体系,哈尔滨一直在努力。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到年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比上年增加。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全市还有38.4万非从业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337.1万人,参合率94.1%。2007年末,哈尔滨市城镇就业人数(含非正规就业)达到234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全年共安置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2.03万人。年末,全市登记失业人数7.65万人,比上年减少0.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为2002年以来最低。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达到77个,全年为22.5万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职业介绍服务。2007年安置970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帮,在哈尔滨这个大家庭中,和谐之风劲吹。2007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单位299家,共收养孤、老、残、幼12632人。全市有20.1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1.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8万重点优抚对象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

  百姓日子越来越红火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经济增长、财政增收、企业增盈的目的是为了城乡居民多得,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2007年的经济运行绩效对此作出了最好诠释。

  百姓腰包鼓了,日子红火了:2007年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72元,是1978年的42.5倍,比上年增长13.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5069元,是1978年的39.2倍,比上年增长15.1%。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41.1亿元,是1978年的592.7倍。

  消费市场的活跃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不仅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还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提升了城乡居民福祉,满足了百姓幸福感,人们的消费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食品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由1978年的60%下降到2007年的35.3%。居民消费从重视生活水平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汽车、住宅、通讯、旅游以及教育、文化、娱乐正在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出门见绿地,出行坐飞机,哈尔滨的市民生活越来越滋润。2007年哈尔滨铁路、公路、民航客运量分别达到3315万人次、6384万人次、443.7万人次,分别比1978年增加2294万人次、6065万人次、441.2万人次。公共交通客运量9.1亿人次,比1978年增加5.9亿人次。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25.5亿元。固定电话用户235.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0万户。互联网用户109.9万户,宽带接入户82.12万户。2007年末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85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5倍;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3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8.7平方米。绿色环保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森林覆盖率达到44.4%,比1978年提高39.3个百分点;建城区绿化面积达到9054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336万平方米。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