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呼唤公益意识用税收鼓励企业 捐赠期待火起来
2008-03-07 09:12:4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佳薇 吴利红 邵国良 卢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7日讯 今年春节前夕,南方一些地区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冻雨雪灾,这一突发事件也牵动着龙江父老的心。

  牡丹江市一位低保户为遭受雪灾地区捐了50元钱。她说,自己生活困顿,得到了政府、好心人的不少帮助,捐出过年攒下的50元钱,表达自己回报社会的一份心意。主动到哈尔滨红十字募捐站捐款的哈尔滨市残疾人卢仲秋,拿出了5000元钱捐给灾区。他表示,生活提高了,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困难人群。

  自2月3日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发起为南方受灾地区捐款以来,收到的40多万元的捐款中,有20万左右来自民间个人捐款。哈尔滨红十字会捐助站的负责人胡晓慧说,社会太需要这样的爱心人士。从为南方雪灾地区捐款开始,昼夜设有值班人员的哈尔滨红十字募捐站,迎来的捐赠者多为普通市民、个体工商户等,在企业送来的爱心捐助中,多是职工个人捐赠的。

  哈尔滨市房产交易所职工到哈尔滨红十字募捐站为南方灾区捐款。

  省民政厅副厅长湛胜田介绍,黑龙江省的慈善事业虽然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由于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社会对慈善事业认知度不够,民众慈善公益理念尚未形成,慈善捐款受到理念上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快步发展。

  1、捐赠者盼望捐赠程序更加透明

  社会慈善救助作为我国第三种财富分配形式,已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捐赠也有了改观。2007年,全国共筹集善款309亿元,黑龙江省由政府动员的捐赠活动只有几千万元,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权威人士认为,这与黑龙江省慈善事业的透明度不高以及慈善事业现行的工作方式有关系。

  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小邵曾经捐钱资助黑龙江省农村的一位贫困学生,经了解,发现自己捐助的学生家里并不贫困,之所以能够得到捐赠,是因为这名学生和村长家关系好。这让小邵十分感慨:掏几百元并不难,难的是把捐赠的钱物真正送到贫困学生的手里。这让小邵对捐赠有了怀疑的态度。而在哈市一家企业工作的张先生,对捐赠态度冷漠:我们企业好几百人,从来没有慈善部门告知我们的钱捐给谁了,怎么使用的捐款。

  记者就捐赠一事,采访了黑龙江省一位民营企业家。这位企业家说,从来都是把钱送到需要的人手里,不捐到慈善部门。“这样做就是减少中间环节,免得贫困者得不到钱。”

  目前,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等6个市和少数县(市)成立了慈善机构,在册的基金会有23家,还有省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和许多民间性的自发组织从事慈善活动。而有关规定要求,公募基金会组织募捐活动结束后,应当公布募捐活动取得的总收入及其使用情况;公益资助项目完成后,应当公布有关的资金使用情况。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除了每年国家规定的大型捐赠活动的款项由省慈善总会公布以外,很多基金会的捐赠款明细只是由内部保存,如果捐赠方对款项提出质疑,主办方才会出示详单,而做到及时公布信息的寥寥无几。

  哈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春海认为,眼下,慈善事业领域中的垄断,提高了慈善事业的成本,维持其格局必然使得慈善事业依附于政府,无法变成真正的社会活动,更无法吸引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公益精神的人士进入慈善领域,从而不能实现专业化,还有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人为的因素,导致慈善事业遭遇到信任危机。

  2、企业和企业家应成为中坚力量

  北京一家媒体做的调查表明,中国普通人中有回报社会意愿的达到90%以上,这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今年年初,黑龙江省通过省政府审批成立了省社会捐赠管理中心,专门负责黑龙江省慈善和捐赠工作,对于黑龙江省慈善事业来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发展黑龙江省慈善事业,在成立省社会捐赠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在队伍建设上要采取专职人员和志愿者结合,以志愿者为主的运作模式。

  湛胜田副厅长表示,黑龙江省未来的慈善事业发展中,企业和企业家是发展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要想吸引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公益精神的人士进入慈善领域,就要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提高捐赠热忱。黑龙江省将根据实际情况,出台鼓励企业从事慈善事业的政策。今年,国家对企业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比例从过去的3%提高到12%,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国家这些政策的执行,也会推动黑龙江省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有关人士建议,除了快速健全慈善事业发展的机制,搭建慈善救助和信息服务平台之外,黑龙江省应该积极鼓励民间慈善机构的发展,让民间慈善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两日捐”活动在上海等地已全面铺开,就是每月固定两天作为捐款日,使其他捐款统一到这种渠道上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目前,黑龙江省也将开展“两日捐”活动的筹划,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一些实施细则,以及慈善捐赠管理办法等。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