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7日讯 大包装的巧克力派拆包单个卖,论斤卖的水果糖1角钱1块。素食回锅肉、豆花鱼……这些包装简单、奇名怪状、生产日期模糊的零食成了中小学校周边食杂店的“招牌货”。近日,家长周女士向家长热线反映,开学第一天,孩子就花一元钱在学校附近的食杂店里买了两块没有任何标识的棒棒糖。看着红艳艳的颜色,粗糙的包装,真怕孩子会吃出问题。可是孩子告诉她,许多同学都买着吃。
5日,记者在南岗区、道里区几家小学附近的食杂店进行走访时看到,各食杂店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小食品,有装着糖豆的小喇叭、看不清生产日期的豆腐干,一元钱一包的麻辣味小麻花……据店主介绍,这些小食品售价多是0.1元至1元。商店的货物是厂家送货上门的,来店里购买的主要是周边学校的小学生。
在走访了十余家小学校园周边的食杂店后,记者发现销售这些仅要几角钱、没有“出生证”的小食品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廉价儿童食品大部分包装简单,密封不是很好。而有些食品还和玩具同时出售。
据了解,早在2000年卫生部就发布通知,要求定型包装食品中不得混装任何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非食用物品。另外,专家介绍,由于儿童的机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物质的解毒能力较差,一旦食用含人工合成色素过多的食品,极有可能发生中毒。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