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被放进保温箱
|
东北网3月10日讯从3月8日开始,一位普通的吉林农村妇女的生命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多方筹集救命药品连线长春献计献策
血研所所长20小时未合眼
8日晚到9日晨,哈尔滨市血研所所长马军一夜未合眼——他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100多个电话打出去接进来,手机电池没电了,换块电池接着打;嗓子说哑了,喝口水接着说。而这一切,只为了抢救一名素不相识的长春产妇。
17时40分,马军接到黑龙江交通广播的求助电话:急需“人血纤维蛋白原”,而这时,血研所里只有4支,马军全部拿了出来。随后,马军又召集所里的医护人员联系所有患者,希望手里还有存药的患者能先把药拿出来救人。几个有药的患者纷纷拿出自己的救命药。
长春产妇尹文娇患的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能治这种病的唯一药物是“人血纤维蛋白原”。这种药以前在各大医院都有,而且很常见。但近半年,由于血液制品的紧俏,许多药品生产厂家都不再生产这种药了。在哈尔滨市,也仅有几家大医院有这种抢救药,哈尔滨市血液病研究所每3个月才有12支。在马军和他的患者的共同努力下,10支“人血纤维蛋白原”送到了长春。
在联系药、等药的过程中,马军从晚上6点到9日凌晨,十几次与尹文娇所在的妇产医院主任医生通电话,了解病情,将自己多年参与治疗该病的经验介绍给对方,并告知在用“人血纤维蛋白原”时注意的事项。马军还联系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李家增教授。李家增教授建议医生立即大剂量输入“人血纤维蛋白原”,并使用抗纤溶药物,如果抓紧时间,应该能抢救成功。马军又联系长春方面,转达李家增教授的建议。
9日凌晨1时,马军无论如何也联系不到长春方面的医生,他在办公室里不停地踱着脚步,心情十分焦急:产妇究竟怎么样了?大出血是否止住了?生命脱离危险了吗?抢救药还够吗?诸多疑问困扰着马军,让他坐立不安。直到凌晨3时,马军得到消息:医生要再一次为产妇做手术,需要剖腹探查。凌晨5时50分,产妇血止住了;6时15分,产妇意识清醒了;7时许,产妇看了看孩子和丈夫,随后心脏开始出现问题,紧接着,肝脏又出现问题……马军几乎是一个小时打一次电话,随时关注产妇的情况,当他得知产妇情况又出现危险时,他又开始联系各大医院专家,商量是否能采取网上视频会诊的方式,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抢救产妇。
直到9日11时,马军已经连续工作近20小时,可他丝毫没有倦意,他还在为抢救长春产妇尹文娇而忙碌着,他说,是医生的责任感在支撑着他。
三家医院力筹11支救命药
长春产妇尹文娇的病情牵动着冰城人民的心,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医学研究机构纷纷行动起来,倾城寻找救命药。
18时许,哈医大一院总值班的电话响了,称一名长春产妇产后大出血,急需凝血药“人血纤维蛋白原”。总值班接完电话感到事态紧急,立即联系医院药房,药房主任马上向上级领导请示。哈医大一院党委副书记曹继晨告诉记者,由于“人血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特殊的抢救用药,每个医院的数量都十分少,轻易不敢动用,因此,医院每用一支药,都需要主管领导批示。“当我接到药房主任的电话后,当即批示,尽最大可能帮助长春产妇。”曹继晨说,当时药房只有6支药,为保证医院抢救急重症患者,决定拿出4支支援长春。
18时30分,交广的求助电话直接打到了哈医大三院党委副书记王锡山的手机上。当时,王锡山和副院长庞达正在为第二天的博士生考试命题。接到电话后,两人马上放下手头工作,联系药房主任,结果得知医院的药房已经没药了。情况十万火急,王锡山指示药房主任立即和血液制品供应商联系,急调救命药。而这时,供应商那边也只剩下最后3支药了,供应商火速将3支药送到哈医大三院,当药送到时,交广的取药车也赶到了。
获悉长春产妇急需“人血纤维蛋白原”的消息后,哈医大二院党委书记李剑锋指示药学部主任马上备药。当时药学部只有6支药,医院几位领导经过研究决定,拿出了4支药。李剑锋说,医院的几位领导在把药送走后,心里想的都是一件事:希望长春产妇平安。
药品从生产车间急送长春
作为我省唯一的血液制品生产厂家,哈尔滨世亨生物工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救助尹文娇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9日7时,当得知长春有一名生命垂危的产妇急需“人血纤维蛋白原”时,“世亨”总经理傅绍兰一刻也没有耽误,立即打电话将还在睡梦中的“世亨”生产部经理和质管部经理叫醒,让他们火速赶到工厂准备救命药。接到指示的两位经理急忙赶到工厂,到生产车间取药,同时通知司机准备车去长春送药。
“世亨”生产的血液制品是国家药监局的储备药,全国只有两三家药厂被批准可以生产“人血纤维蛋白原”,“世亨”是其中的一家。2007年9月,“世亨”在国家药监局工作人员的监督下,生产了一批“人血纤维蛋白原”。生产出来的产品随后被送到国家药检所检验。前不久,检验合格的报告单上报到了国家药监局,国家药监局刚刚给“世亨”下发了药品的生产文号,批准这批药品可以正常销售。据该公司营销中心总监孙延喜介绍,药品还没有来得及包装,但为了救人,这次就特事特办了。
为了缩短送药时间,“世亨”生产部经理和质管部经理取出12支药后,决定带着包装,在驱车赶往长春的路上现场包装。当救命药被及时送到长春后,两位经理长长地舒了口气。
9日中午,傅绍兰从交通广播里听到尹文娇转院需要5万元的消息后,立即捐款2万元。
新闻链接
名词解释
人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是由健康人血浆分离,提纯冻干制成,能提高血中纤维蛋白原浓度,促使血液凝固而止血。
临床用于妊娠中毒、死胎、产后大出血、胎盘早期剥离、大手术、严重大出血等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造成的凝血障碍。
救命药为何难求
“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生产原料也不短缺,为何却如此紧俏?
据有关人士分析,市场紧缺的主要原因是药厂停产或限产。因为这种药是国家规定限价,也不像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那样用量大,生产企业不能因此获得很高的利润。目前,国内有资格生产这种药品的企业不过三四家,总产量都不高。
在政府规定了有效的最高限价后,一方面,消费因价格下降而增加,另一方面,供给因价格下降而减少,必定会出现供不应求。血制品在血浆紧缺的情况下,供不应求的情况被扩大,出现断货、缺货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