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心灵的敞开与升华——就“跨省大救助”行动交流
2008-03-13 07:05:1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于天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3日讯 哈尔滨人跨省救助长春危重产妇尹文娇的故事,在黑吉两省人民中汇聚成爱的热潮,使人们在这个春天里感受到中华美德和文明风尚的激荡。人们在思索,是什么力量感动了我们,这样的感动将带来什么?就此,本报评论员与黑龙江交通广播、长春都市动听音乐广播主持人和编务人员进行了交流。

  爱潮源自对生命的敬惜

  【本报评论员于天夫】一个普通农妇的生命安危,为什么会牵动数以千万计龙江人的关注,进而汇成一股爱的热潮,并跨越省界,激发和带动两省人民的共同救助行为?

  【黑龙江交通广播编务主任范光来】我是参与第一次送药的媒体人。从冲进直播间布置直播,到取药、送药,当时唯一的本能反应就是“救人要紧”。

  【黑龙江交通广播主持人赵宇】直播中最令我动容的,是听众那句“小娇,你要坚强,暖暖不能没有妈妈”。

  【于天夫】二位的感受让我们悟出了爱心背后的动力———人们对一个普通生命的关注和尊重。不管她是农妇还是贵妇,也不管她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因为她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初生婴儿的母亲。

  【范光来】尊重生命,是最生动的以人为本,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一个漠视生命的社会,不会是文明社会;一个对生命高度敬惜的城市,必将是一座和谐之城。

  真爱本来就在你我心间

  【黑龙江交通广播主持人大雄】“今天的流泪让我相信,人间真的有真情。”在整个直播过程中,这样的短信不仅让我感动,更让我欣慰。

  【于天夫】“德不孤,必有邻”。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存有向善的潜质、付出爱的渴望和扶危济困的道德能量,只是受尘世的遮蔽,需要一种实现方式去释放。此次事件以偶然的形式,通过现代媒体搭建的平台,让人们充分展示和付出爱心。可以说,这是人们心扉的一次集体敞开、真爱的一次集体释放。而需要敞开心扉释放的,除了爱心,还有真实的观点、待人的真诚、相互的信任……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基础。

  一次对世风的集体“救赎”

  【大雄】事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挽救一个产妇的生命,还在于拯救着人们的爱心、升华着人们的心灵。

  【于天夫】从这个意义上讲,事件是对世风的一次集体“救赎”。现实生活中,竞争的残酷使人们相互猜忌、提防,对物欲的过度追求使人更自我、更冷漠,所以有人慨叹人心不古,慨叹世态炎凉。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文明社会不应该是这样。此次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它用大多数人的集体行动,让人们思考并还原了人际关系的本相。

  【赵宇】真爱的力量就是如此巨大。它让施爱者坚定信念,让冷漠者心灵变暖,让走上歧路者修正方向。正如一个劳教犯人的短信所说:“这是我上的最好的教育课,它教会我如何做人。”

  【于天夫】感动过后,街市依旧喧闹、人们依旧匆忙,但经过爱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人们的脚步会更加从容。

  让爱在我们手中传递放大

  【长春都市动听音乐广播主持人曾岩】我们为了一个陌生的产妇跨省求助,是出于媒体的良知。黑龙江、哈尔滨同行的迅速响应,则让我们感到良知并不孤独。谢谢你们!

  【于天夫】这正是媒体的责任。我们常说,主流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跨省大救助”报道正是很好的实现方式。当然,这样的报道一次两次远远不够,我们应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搭建一个又一个让人们集体敞开心扉、提升精神的平台,在“晒工资”、“晒女友”的热闹声中,再多些“晒爱心”、“晒真诚”,以媒体的良知引导我们的社会进一步走向文明。

  【曾岩范光来赵宇大雄】我们一起努力!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