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3日讯 哈尔滨市继去年取消17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公助校之后,今年还将继续取消民办公助校,明年,哈尔滨市46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公助校将全部被撤销。民办公助校撤销在社会上引发争议:民办公助校姓“公”以后,教学质量能保证吗?学生只能按学区升入对口小学、初中,会不会造成热点校“条子生”、“假户口”增多?家长很难花钱买优质教育了?“择校”的空间缩小了?
争议一:花钱难买优质教育
家住道外区的一位家长李女士说,等孩子上初中以后,她想花钱给孩子“择校”,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可这回民办公助校取消了,将来孩子就上不了名校了。
据了解,哈尔滨市中小学每年招收新生约10万人,每年有20%左右的孩子在择校。撤销民办公助校后,教育部门并没有完全堵死择校之路,学生和家长如有择校需求,可选择独立办学的民办学校。但许多家长表示,到热门的民办校择校仍然很困难。去年到哈工大附中给孩子报名的一位家长说,他凌晨3点多钟就到学校门口排队给孩子报名,报名学生人数最终达到1万余名,可学校初一年级只收800余名学生。
争议二:姓“公”滋长不正之风
许多家长表示,取消民办公助校以后,孩子只能按学区升入对口小学、初中,会不会造成热点校“条子生”、“假户口”增多,择校由公开变“地下”的特权现象?道里区家长王先生认为,民办公助校全取消之后,那些师资力量强的热门中小学将成为家长追逐的目标,非名校片区内的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进名校,容易私下搞小动作,如办理假户口等方法让孩子进名校。
争议三:回归后教学质量难保
“民办公助校的老师工资高,奖金高,待遇优厚,如果回归到公办校以后,老师的这些待遇就会缩水,教育质量能保证吗?”许多家长发出疑问。
记者在哈尔滨市民办学校哈工大附中了解到,该校目前初中共有学生2894人,如果每名学生每年收取学费6000元,每年学校的收入是1736.4万元。教师每个月的工资五六千元不在话下,仅一个教师节就发奖金2000元,每半年的奖金2500元,冷天发手套、热宝,过年过节发大米、豆油等。据了解,哈尔滨市部分民办公助校的教师待遇比公办校要高出许多,与个别民办校还有一些差距。一位教师表示,奖和罚是挂钩的,高待遇教师就要对学校有高回报,因此对教育质量有促进。如果回归公办校以后,待遇上不去,容易影响老师的积极性。
哈尔滨市一民办公助校校长对回归公办校表示担心,如果不收费,老师的待遇将下降,由于不允许多收费,学生享受的特色教育也将取消,最终受损失的是学生。哈尔滨市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发展教育应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匹配,应该提倡民办公助学校转制、转轨的多元化。有条件、有特色、又有发展前景的学校,不一定非得转制成纯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