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北京3月18日讯 题:走在春天的大道上……——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侧记
东北网记者 曹 曦
垂柳吐新绿,春桃绽花蕾。3月的北京,春意盎然。18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历时13天半,圆满完成各项日程,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宣布胜利闭幕。![]() |
代表在大会堂前合影 |
![]() |
采访的境外媒体记者 |
上午8时5分,黑龙江省代表团乘车从驻地出发。一路上,伴随着接踵的车辆、人流,代表和工作人员的心情同样激动、庄严、向往。
“这是十几次参加人大会议了,可今天的心情和以前不一样。”坐在车里的一位老记者感慨地说。
“那是为什么呢?”旁边有人插言。
“因为换届,因为奥运。”
“是关注,是重托,是责任。”一位从事人大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一语道破“玄机”。
难忘记忆。
车队在宽阔的大道上稳稳前行。高高的楼宇,闪过的桥梁,是风景,更是发展的见证。
建于1959年的人民大会堂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也是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活动的场所。
大会堂正对天安门广场,正门顶上镶嵌着国徽,12根25米高的大理石门柱气宇轩昂。
今天,39级大台阶前,镜头、话筒、采访机绵延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世界在关注中国。
十多天来,出席大会的我省代表听报告、议报告,畅叙成就,展望未来,出谋划策,共商大计。
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仍然在心头:
![]() |
刘清泉代表接受记者采访 |
![]() |
尚庆莲代表接受记者采访 |
![]() |
孙桂华代表接受记者采访 |
“今年的两会有着特别的含义:这是十七大召开后第一个两会;是奥运会之前召开的两会;是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召开的两会;是在遭遇并抗击冰雪冻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召开的两会……”
“汇聚一堂,共商国是,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各界对今年两会的关注与期待更超既往。”
“只争朝夕为国是,一字一句总关情。刚刚过去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各族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圆满完成各项议程。”
……
难忘掌声。
梳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来自黑土地上的102名全国人大代表承载着全省3800万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全力以赴,议国是,谋未来。把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融入盛会的每一天,融入每一个议政环节,提交了230多条建议、议案。
此时此刻,凝聚了黑龙江人民的期待与希望:
“大会给我们鼓足了干劲,描绘了蓝图,布置了任务。我会更加珍惜连任代表的身份,努力将蓝图化作行动,继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作为地方政府的负责人,一定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松劲,解决民生问题下苦功,把大会的精神贯穿在具体的行动中。”
“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带着神圣的使命,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去,为我省的又快又好发展勤奋工作,为我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这是我们的新起点,新压力,新职责,新愿望。
凝聚着13亿人民意志的这一时刻,让世界瞩目,让世界喝彩。
民心、民意、民智汇成的春风,将吹遍大江南北。
难忘激情。
这个春天,我们充满信心,插上希望与梦想的翅膀……
这个春天,我们步履坚定,走在洒满阳光的大道上……
记者手记:这个春天不是一瞬间
“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让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儿时的歌谣已不在嘴边念叨,可是对北京、对天安门的向往却一直伴随着自己度过了半生的时光。
已记不得是第几次来北京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天安门广场亲眼见到升国旗,每一次来不是匆匆就是忙碌。来时总有要去看一看的决然,临走的时候只剩“下次还有机会再来”的自我安慰。
就是对“下次还有机会”的惦念,让我对北京总有一种牵挂,难以割舍。
也许,缺憾的才是完美的。未了的心愿,让我会一次次的努力去实现。这就是寄托,是希望。
因为全国两会,每年的三月都要在北京做半个多月的停留。每年驻地的不同,去会场的路线也不同,一路的楼,桥,车,人,变换的是流转的风景,不变的是心底的使命。
人民大会堂传出的43次掌声是喝彩,是心声……
黑土地上3800万人民的声音是期待,是真情……
会议结束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还在眼前,噼里啪啦的键盘声还在耳边。
一个人离开。冲入云层,喜欢飞机腾空而起的刹那。
“结束是为了新的开始,离开是为了下一次的再来。”
即使没有掌声,真心付出也精彩。回家的路其实并不远。
2008年,被世界期待的奥运年。这个春天不是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