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尔滨开启“国际医疗救助绿色通道” |
据悉,3月4日,哈医大二院为挽救患有侵袭性脑垂体瘤的一位稀有血型的俄罗斯重患伊琳娜,启动了“国际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紧急求助Rh型阴性血。在全社会的关爱和眷顾下,为挽救外国友人的生命贡献了哈尔滨人的力量。伊琳娜于3月12日已经成功接受了手术的治疗,目前已经基本痊愈。伊琳娜是该院开启“国际医疗救助绿色通道”的首位受益人。
![]() |
医院领导看望伊琳娜 |
另外,十几年来,哈医大二院一直秉承“双语教学”、“双语查房”的教学模式和临床管理程序的优良传统,为外籍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在医疗技术上,医院形成了科室有特色、人才有专长的局面,使患者诊病可以“对号入座”,寻医目标更加明确,极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率,为外籍患者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证。同时,在护理上,为了尊重外籍患者的民族习惯,针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在就医环境上,无论医院床位如何紧张也要保证为外籍患者提供优雅、舒适的单间环境。在诊疗费用方面,对待外籍患者,医院不另设收费标准,让他们享受与中国公民一样的交费待遇。这些为“国际医疗救助绿色通道”的提供了前提条件。
据了解,“国际医疗救助绿色通道”的急诊流程是哈医大二院急诊科医生根据哈尔滨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报告,了解患者病情进行分诊,可使病人直接送入医院病房,大大缩短了院内急救会诊时间,改变了原来的急救医疗模式;同时医院还出台新措施,正式成立了国际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的行政保障组,主要负责指挥协调各科室对外籍患者的救治工作,同时负责规范监督国际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的各项工作流程,医院还专门成立“国际医疗救助绿色通道”专家小组,具体负责医疗救治工作,设置规范的工作纪律,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随时需要随时就到患者身边。
稀有血型患者冰城求医 医院全城寻血力救外国友人
哈尔滨5名稀有血型志愿者为俄罗斯重患义务献血
“国际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启动 伊琳娜成首位受益人
在俄罗斯患者受到疾病侵袭,求助于哈医大二院之时,哈医大二院迅速启动“国际医疗救助绿色通道”。 12日早8点,患者伊琳娜的手术准时进行。术中分开外侧裂之后,脑外二科副主任胡韶山教授发现患者肿瘤沿着海绵窦、中颅凹底和马鞍区匍匐生长,包绕神经、颈内动脉、动眼神经、垂体炳等结构。胡教授在显微镜下,小心剥离,分块切除肿瘤,使视神经充分减压。肿瘤质地非常坚韧,尤其是海绵窦内与三叉神经等结构,界限不清,包裹紧密,这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胡教授小心翼翼,克服重重困难,输血600毫升,用时3个小时完成了整个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正在进一步的治疗和恢复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