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走出生活阴影 哈师大学生义助救助站流浪儿
2008-03-20 10:24:53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徐日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0日讯 19日,哈师大教育科学学院与哈尔滨救助站联合成立了爱心教育基地,通过大学生的爱心帮助,使救助站的流浪儿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了解社会,知道感恩。大学生们表示,虽然自己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会把心里的阳光分给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可以早日走出生活的阴影。

  发挥特长用心贴近

  由于在外面流浪漂泊的时间较长,救助站的孩子们都很内向,轻易不和人说话,大学生们都是通过先交朋友的方法,最终把心里的阳光分给他们。

  9岁的小萌家住阿城市,因为父母总是吵架,最终离开了家。到了救助站以后,小萌对谁都不肯说出自己的身世。大学生范雪阳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孩子特别喜欢足球,于是大量学习足球知识,并以足球为切入点,经常找小萌谈论足球的话题,渐渐地,两人成了好朋友。

  小萌告诉范雪阳:“我能找到家,只是不想回去再看他们吵架。”范雪阳一面给小萌讲感恩的道理,一方面请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为小萌找亲人。通过沟通,小萌终于同意回家。2008年春节,离家一年之久的小萌终于回到了父母身边。

  同样经历互诉心声

  在救助站的流浪儿童多数是因为家庭不温暖而离家的,而一位大学生利用了自己也是单亲的特点,与孩子进行沟通。

  家住双城的小伟今年10岁,继母经常打骂他,每天回到家他都会感到恐惧,终于在2007年小伟离开了家,后来被送到哈市的救助站。来到救助站以后,小伟拒绝一切外来的关心,不和任何人说话。同为单亲家庭的大学生王娟(化名)了解他的情况后,主动找他谈心。两个人一起谈家庭,谈亲情,经常谈着谈着,都流下了眼泪。王娟告诉他说:“家庭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但生活还是可以靠我们自己去创造的。”

  自从和王娟做了朋友以后,小伟变得开朗起来,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他说:“王娟姐姐也是单亲家庭,她可以考上大学,我将来也可以。”

  关注不回家的孩子

  记者在哈市救助站了解到,目前救助站有11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小国的孩子,他父亲去世后,患精神病的母亲已经无法照顾他,不得不把小国送到救助站;一个名叫小亮的孩子是非婚生子,母亲生下小亮后就离开了,父亲三次将他遗弃;更有一个来自河南的孩子,父母在离婚前专程带他来到哈尔滨,为的就是要把他丢在一个找不到家的地方……

  “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重新走回到阳光里,是我们的任务。”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彦庆老师说:“这些孩子都是因为家庭问题离开家的,所以在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教给他们文化知识,并使他们了解社会,知道感恩,最终有一天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另外,王彦庆表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事后的帮助,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真正的根源在于每个孩子的家庭。希望为人父母者能珍惜家庭,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