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鹤岗边防支队创建"吉成爱民固边模范村"侧记
2008-03-28 11:07:02 来源:东北网  作者:邵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8日讯 题:黑龙江省鹤岗市边防支队创建“吉成爱民固边模范村”侧记

  东北网记者 邵奇

  “创新奖”引发“智慧风暴” “不公平交易”深得民心

  “强经济,脱贫困;便利民,措施真;派出所,自家人;齐建设,新农村……”这段精彩的“三字经”出自于吉成村“老学究”张成义之手。

  几年前的吉成村,还是“家禽满街跑、垃圾随处倒、污水无处排、雨天四外冒”。为了改善这里“脏、乱、差”的面貌,鹤岗边防支队在模范村创建过程中大力整治吉成村卫生环境,美化绿化村容村貌,先后多次号召官兵集思广益,为吉成村的新农村建设出点子、想法子。2007年初,支队所属建设路边防派出所党支部还开展了“我为吉成发展献一计”活动。警官单提哲组建吉成村绿色环保“拾荒队”、女警官闫伟通过家乡同学帮助村民张贵春试种了花生、责任区民警陈宝峰牵线搭桥为23名种植大户联系到了到外地市租地进行规模种植……近年来鹤岗公安边防官兵共为吉成村各项建设献计献策140余次,带来间接经济效益700余万元。

  为了帮助吉成村彻底“美”起来,建设路派出所官兵经常要另辟蹊径,2007年7月,所长赵德华、教导员王云杰和村委会谈了一笔交易:为了解决所里警车在村里行使便捷的问题,由派出所出面协调解决资金,村里出人配合搞好村内沟渠的修整。随后,所领导多次到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争取了改善村容村貌专项经费3万多元,又号召官兵集资2500元,组织官兵先后四次来到吉成村,彻底解决了这个一直让村领导头痛雨季污水无处排放的大问题。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国发现善意的谎言后,感慨地说:“边防支队在援建吉成村的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没有他们灵活机动的方式方法,村民们无法接受部队官兵的无私帮助。”边防官兵的诚意打动了所有村民,双方开始携手并进,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常酗酒”变成文艺“明星” 活动室各项“PK”不消停

  “一场台球、一场戏、酒杯就是快乐器!”谈起吉成村青年常小雷(化名)酗酒闹事的历史,再说到他进省城参加电视台文艺大比赛的辉煌,很多人都说:“‘常酗酒’那是以前的事情了!”

  以前,常小雷是吉成村每日三餐顿顿酗酒的主,酒后经常做些失德的事,被村民们视为村里一道灰色的风景线。2007年初,建设路边防派出所教导员王云杰将常小雷列为帮扶对象进行帮扶。王教导员在一个偶然机会了解到他小时候有学过东北传统二人转特长后,掏钱送他去鹤岗市某艺术团学习两个月。2007年7月,他作为全县文艺骨干参加了某电视台举办的“咱村也有文艺人”的比武擂台赛,一举夺得亚军的好成绩。如今,他已经成为县文化馆的专职演职人员。

  2007年以来,鹤岗市边防支队为改变吉成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的现状,丰富模范村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鹤岗边防支队为吉成村投入了专项资金2000元,购买了锣、鼓、唢呐等乐器和围棋、象棋、跳棋、军棋、扑克等十余种文化娱乐用品,创办了爱民固边模范村文化站。记者在吉成村委会日程表看到,从3月8日至5月1日期间,要在爱民固边模范村文化站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有老年卡拉OK、农业常识竞赛、绿色养殖骨干选拔赛等18个比赛科目。驻村责任区民警陈宝峰介绍说:“通过我们逐步帮助完善吉成村的文体娱乐设施,广大村民群众已经自觉融入到各项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来,群众的精神生活得到基本满足。”


  民宅被偷民警掏腰包 科技助威无贼

  说到当时的“乱”,现在走进吉成村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当时村里有一些游手好闲的年轻后生纠集在一起,刚开始是对村里的外来户和途径车辆、商贩进行欺压,后来演变成在村子内外欺行霸市,偷盗抢劫,成为当地人见人怕的“屯大爷”和治安稳定的头号敌人。 2005年5月,一村民家中正办结婚庆典,“屯大爷”李某赶到现场滋事,并说该村民迎亲队伍进村时没放鞭炮坏了村里的风气,手持铁锹、木棒来送亲的人员进行殴打,还扬言:谁办红白喜事要是不提前和他打招呼,就让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因为受害人势单力薄,惧怕这伙人打击报复,只能忍气吞声。

  2006年初,该村村头一户村民紧锁的大门不仅没有起到防贼的作用,还被盗贼盗窃完家中贵重物品后,顺手牵羊偷走。结合昔日“屯大爷”李某的所作所为,群众对此异常愤怒,纷纷给派出所反映情况。建设路边防派出所教导员王云杰带领民警陈宝峰进入该村进行调查。当他们对线索进行走访调查时,“屯大爷”陈某在村民中散布谣言:“边防派出所破不了这个案子,要想找回这个门还得社会人出面!”。由于他的捣乱,害得当事人不肯配合破案。面对这一情况,民警陈宝峰掏出450元现金,先行赔偿了当事人的损失,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再将陈某等人抓获严惩,打响了吉成村“治乱”行动的第一枪。

  2007年4月,为了弥补“人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防范漏洞,鹤岗边防支队指导建设路边防派出所协调镇政府等部门共同出资15000元,在吉成村的四个主要路口安装了4个摄像头,全天二十四小时监控吉成村的道路交通、出入村车辆和人员情况,丝毫不给有违法犯罪企图的人员有可乘之机。“电子眼”落户吉成村至今,村内未发生一起可防性案件,此外,更让村民想不到的是,“电子眼”还为村民的生活提供许多意想不到的方便,谁家走失了牲畜、谁家的自行车遗忘在某处,都可以在警务室的监控录像中找到答案。打倒了“屯大爷”、安上了“电子眼”,村民从此不再担心因下地干活或外出办事家里发生盗窃案件了。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