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3月29日电 (记者孙英威)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近日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正式启动。按照规划,到2010年,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将达到9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加20%以上,年均土壤侵蚀量减少3000万吨。
东北黑土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的191个县,现有耕地总面积3.2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7.4%。2007年,这一区域生产商品粮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但受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东北黑土地流失呈日益加剧趋势,每年流失表土达0.3-1厘米,黑土区土地生产能力呈下降之势。调查显示,目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27.5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6.79%。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与提高黑土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水利部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黑龙江省15个县(市、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下辖的5个农场、吉林省的10个县(市、区)实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为7.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6亿元。
据介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以保护黑土资源、改善黑土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漫川漫岗区坡耕地改造为重点,以水土整治为基础,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工程、植物与农业技术措施优化配置,综合治理。
按照规划,第一期工程通过3年实施,改造坡耕地294万亩,保护黑土地900万亩,巩固与促进退耕还林2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