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瞭望》文章:“强调控”求解春耕险局
2008-04-07 10:49:26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孙英威韩世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采取强力措施稳定粮食春耕生产,对于全年防控通胀至关重要

    在国内物价形势严峻,全球粮价上涨、库存大幅减少的背景下,我国能否稳定今年的粮食供需,成为稳定全年经济和物价走势的关键。

    《瞭望》新闻周刊近日采访发现,我国最大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目前正面临着粮食价格低迷、生资价格涨幅过快的局面,如不能对上述两大减收因素进行有效调控,可能会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之目前较为严重的北方旱情,全年粮食供需将面临较大压力,并进一步加剧通胀形势。

    最新消息显示,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在今年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并主要采取直接补贴和提高保护价形式,以此改变种粮预期,稳定粮食供需。

    粮价低让农民“惜售”

    近来,由于多个亚洲国家减少了大米出口量,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27日从每吨580美元涨到了每吨760美元,涨幅超过了30%,世界粮食价格连连走高。昨(2)日,国内大米价格是否将受国际影响?记者在成都的多家大型商场、超市看到,大米供应有余,没有涨价。

    去年入秋新粮上市后,黑龙江省的粮食销售价格就一直在低价位徘徊。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全省大部分地区于去年底首次启动了水稻最低收购价,对农民水稻进行托市收购。但因托市价格与上年同期水稻市场价格差距较大,许多农民产生了“惜售”心理,导致余粮销售缓慢。

    哈尔滨市政府的一份调查显示,从三大作物看,粮价下跌突出体现在稻谷上,受灾减产突出体现在玉米和大豆上。去年国家稻谷收购保护价为0.75元/斤,但受整个东北地区稻谷市场疲软的影响,秋收以后市场收购价格持续走低,远远低于2006年平均1元/斤的收购价格,达到了近年来的低点。以目前稻谷最低收购价每斤0.75元、每亩投入约370元、产出1000斤估算,种植自有耕地的农民每亩收益为380元。按一家3口人算,平均每家15亩地,则全年全家务农收益为5700元。如果租用他人耕地,扣除每亩300~350元不等的土地流转费用,则为亏损或勉强持平。

    粮食价格低迷致使农民产生“惜售”心理。虽然黑龙江省去年12月就启动了托市收购,但本刊记者在黑龙江东部水稻主产区采访时发现,农民手中仍有大量水稻等待出售。鸡东县鸡东镇古山子村有水田3060亩,去年水稻平均亩产约1100斤,但截止到3月初村里的水稻只销售了约20%。据鸡东县粮食局测算,鸡东县2007年水稻产量约19万吨,截止到2月底,全县粮食部门只收购了1.4万吨水稻,其中托市收购水稻只有8100吨,全县仍有15万吨左右的水稻积压在农民手中。

    延寿县一位农业干部说,2004~2006年农民种粮得到的实惠,在2007年稻谷价格大幅下跌因素影响下,几乎损失殆尽。许多农民不惜用借“高利贷”的钱去还农信社的贷款,再用新贷款去还“高利贷”,代价巨大。从玉米和大豆的情况看,虽然玉米价格相对稳定,大豆价格涨幅较大,但由于去年旱情较重,两类作物普遍减产,且种植面积较小,因此,种粮综合收益整体呈下降趋势。

    农资涨“吃掉”预期收益

    4月1日,在宁夏永宁县李俊镇,农民在田间劳作。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了强农惠农12条意见,要求抓紧落实国家新增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宁夏将再增加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约1.08亿元,直补水平将达到48元/亩,超过全国40元/亩的平均水平。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 摄

    在粮价低迷影响农民收入的同时,今春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又使农民种粮成本大幅增加。这两大减收因素同时出现,令农民种粮综合效益明显下降,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

    受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影响,今年春黑龙江省农资价格大幅上涨。据哈尔滨市政府部门的监测信息显示,当前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与去年相比平均涨幅达到20%以上,部分品种涨幅达到50%以上。如,尿素平均售价1976元/吨,同比上涨10.9%;硫酸钾(含量50%)3683元/吨,上涨41.7%;国产二铵(含量64%)4225元/吨,上涨51%;复合肥(含量45%)3225元/吨,上涨48.3%;农膜(棚膜)15583元/吨,上涨19.1%;柴油6053元/吨,上涨10%。

    另外,由于农业贷款利率由2007年的月息0.874%上调至0.999%,也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全市备耕生产共需资金46亿元,同比增加8亿元,增幅达21%;每亩投入达到169元左右,增加29元。预计仅农资涨价一项,今年玉米、大豆、水稻亩生产成本分别增加50元、40元和70元。

    海伦市前进乡前进村农民于清江今年迟迟没买化肥。他说,国家给了许多惠农政策和农业补贴,农民看起来实惠很多,但是仔细算账,大伙只是形式上得到了钱,实际上手里没剩下钱。这几年农资价格上涨把惠农政策早就消化光了,农民正常的收入也被吃掉一块。“化肥一天一个价,现在价格把农民都整懵了!”,于清江无奈地说。

    本刊记者在哈尔滨市周边产粮区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大部分余粮没有售出,许多农民手中资金匮乏,无力购买生产资料。从全市目前情况看,春种生产的投入还是以农民自筹为主,但农民今年的投入能力令人堪忧。在水稻主产区,由于粮价下跌,农民“憋粮”严重。

    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对农户的入户调查显示,80%的农户手中余粮占总产量的七成以上,40%的农户春耕资金尚缺一半以上,40%的农户全部春耕资金尚无着落,除极少数农户购买了水稻种子,其他生产资料均无人购进。在五常市生资销售一条街上,目前仅有两家商铺营业,且未见农户购买,十分冷清。主要原因就是肥价飞涨,不少农民持币观望。

    旱情严重再敲“警钟”

    3月17日,河北省黄骅市西道安村组织村民抽水浇灌受旱的小麦。今年河北省再次遇到严重春旱,目前,全省受旱耕地已达5000万亩。面对旱情,河北省各地正积极采取综合抗旱措施。 新华社发(傅新春 摄)

    黑龙江省近年连年遭遇春旱,但今年干旱的程度却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一年。来自黑龙江省气象部门的消息,目前全省农区74%的耕地处于偏旱状态,其中24个市县旱情非常严重。干旱地区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中西部的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哈尔滨等粮食主产区。

    据黑龙江省政府统计,目前全省农田受旱面积已发展至8698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3500多万亩,水田渴水面积823万亩。全省旱区进一步扩大,重旱市县比去年11月时增加了17个,受旱和重旱面积均高于常年和上年。同时,由于大中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地下水位下降、江河水位偏低等原因,全省抗旱水源异常紧张。在水稻主产区哈尔滨市,1/3的水田面临无水泡田的威胁。

    在旱情严重的延寿县,部分地域出现“耕地一尺不见湿土,山上一米不见湿土”的现象。从地下水位看,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水位平均下降1~2米,今春机电井将有60%无法正常抽水。由于旱情重于往年,加上受粮价低迷和生资上涨的影响,黑龙江一些农民种粮信心显得有些不足。虽然这个省许多地区的农民对今年干旱情况比较了解,普遍采取种子包衣、坐水种等抗旱农艺措施,但对于灌溉用水许多农民心里没底。

    肇州县托古乡农民杜林说:“家里20多亩地年年都是种玉米,主要依靠地边上的一眼机井,附近1000米内的耕地都能灌溉上。去年干旱时井水出得少,浇地的农民得排号轮着浇。今年旱得比较重,不知道井水够不够用,如果没水就得硬挺了。”望奎县东郊乡厢兰五村有近4万亩耕地,只有4眼机井,其余都是农民自家用的小井,抗旱井明显不足。种了100多亩地的农民付万江对记者说:“我的地里没有井,今年干旱,种地时就得坐水种,虽然成本增加也得这么种。但如果出苗后再旱就没招了,现在还得靠天吃饭。”

    强调控力保种粮收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春季出现的粮价低、生资涨两大难题,均与市场供求变化直接相关。在目前国际粮价处于高位、库存大量减少的背景下,政府必须加强农业和粮食供需调控,以减少消极因素影响,稳定全年粮食供需。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小麦和玉米价格均已达到近十年最高位,而世界粮食库存仅3.7亿吨,为30年来的最低点,小麦库存仅够全球人口不到3个月的消费,玉米库存仅够2个月消费。这意味着今年我国的粮食供需必须更加重视自给自足,而春耕在即,调控的必要性十分迫切。

    也因此,在国务院3月27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用“极端重要性”来强调农业和粮食生产之于全局的意义。国务院在对当前形势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在今年农业预算投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并主要用于农民直接补贴。

    一是再增加15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使每亩粮食种植面积的农资综合补贴比上年增加23元,达到40元。

    二是再增加50亿元良种补贴,扩大补贴范围。对4.4亿亩水稻全部实行良种补贴,小麦良种补贴面积由1亿亩增加到2亿亩,玉米良种补贴面积由3000万亩增加到2亿亩。

    三是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每斤稻谷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7分钱,早籼稻达到每斤0.77元,中晚稻0.79元,粳稻0.82元。每斤白小麦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5分钱,达到0.77元;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3分钱,达到0.72元。

    四是增加防汛抗旱资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央财政增加20亿元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和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资金;增加20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农作物种子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中部排涝泵站、油料和甘蔗生产基地等建设。

    五是增加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在已安排经费的基础上,再增加6.5亿元,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以调动基层防疫人员的积极性。

    六是将粮、油、肉生产大县增加的奖励资金用于贴息。今年增加的46亿元奖励资金,重点支持发展粮油肉生产、流通、加工等方面的贷款贴息,以及农业保险费补助等支出。

    七是延长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全免通行费政策。对在全国五纵二横国道主干线“绿色通道”上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继续免收通行费。

    八是加强农资和农产品市场调控。扶持化肥生产,加强化肥调运和价格监管,加强农用柴油市场调控,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增加农产品储备,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不断档、不脱销,价格不大涨、不大落。

    九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对农业贷款的总体规模控制实行特别安排,确保农业贷款规模不低于上年水平,根据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比率实施有差别的准备金利率,增加中西部和粮食主产区支农再贷款额度。

    十是抓好政策落实。尽快落实今年中央已出台和这次新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