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9日讯 准确把握《考试大纲》,切记回归课本,强化基础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题训练以后,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免不了有所忽视,这时再回归课本尤为重要。有的同学认为,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能力考核,能否在高考中取胜,同平时掌握课本知识的多少关系不大,从而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自测题、模拟题上。事实上,高考试卷中的许多试题虽然是“题在书外”,可毕竟是“理在书中”,没有任何一道题离开了所学的基本知识。
热点问题始终是必考内容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考生应予以关注,建立知识整体结构,寻找学科间内容的切入点。
具体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些充分体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反复加以思考;要通过国内国际发生的政治事件、历史资料、经济活动、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等多种渠道去收集和挖掘材料。例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问题、知识经济问题、重要的区域地理图问题、科技对时代的拉动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其他时政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等等。对于这些体现人类社会两大主题的专题问题,在考前必须要充分准备,认真梳理。
纵观最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和时事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每年3~4月份中国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出访国家或地区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会列为文综考试的范围之内。大家也要注意,考查的内容不见得是热点问题本身,而是通过热点问题考查相关区域的地理知识。
训练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训练培养在新材料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进行审题训练;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训练答题速度,合理安排不同题型答案的文字量,尽可能以最少的文字量获取最多的分数,切忌只追求正确率而忽略速度。
精选试题针对训练。到了高三复习后期,各地试题滚滚而来,这时应该特别注重精选一些具有典型性、综合性、现实性、多向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高质量的试题进行训练,坚决抛弃超纲题、死记硬背题、繁难偏怪题、粗制滥造题,训练重在质量,不在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