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0日讯 受采煤沉陷影响,居住多年的平房墙体多处裂纹,四面透风漏雨,最严重的地方能插入几根手指。无奈之下,自2005年起,鸡西矿业集团穆棱矿(现为梨树矿)职工郝建寿、张复珍老两口连续3年搬到儿子家过冬。今年1月,仅仅花了2.7万元,老两口就住进了位于鸡西市区的东山阳光家园安置新区2楼。新楼62平方米、朝阳,煤气、自来水、供热等设施一应俱全。面对记者,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按收入我们买不起楼,更没指望过住到市里来。”
和他们一样,目前在鸡西市这个最大的住宅小区“圆梦”的,已有3400户矿区居民。是采煤沉陷治理工程的实施,让他们愁容变笑脸。
鸡西煤炭开采历史长达百年,地下采空区面积不断扩大,造成住宅和公共设施大面积损毁。2002年以来,鸡西市克服采煤沉陷区分散、情况异常复杂等诸多不利因素,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采煤沉陷治理一期工程,在部分区、矿新建住宅12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民宅17万平方米,1000多户百姓搬入新居,改善了3000多户百姓的居住条件。新建、维修加固学校18所、3.5万多平方米。按照国家和省发改委的批复,2004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9亿多元。其中,国家和省政府安排6.3亿元,鸡西市政府出资9844万元,鸡西矿业集团出资6000万元,搬迁居民出资1.1亿元。目标是用3年时间,在鸡冠、杏花等区、矿新建8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62万多平方米,安置沉陷搬迁和动迁居民1万多户;分散建设住宅1.2万平方米,安置沉陷居民240户;货币补偿安置农村居民2839户;补贴维修加固住宅41.9万平方米,受益城乡居民8601户;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配套设施近6万平方米;维修加固部分破损学校、医院、道路、供水管线。
鸡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民生工程,2007年将二期工程列为全市重点项目之首。新区建设工作推进指挥部成立了工程主体、拆迁、配套等五个推进组,分头落实工作目标和责任,加快工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