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2日讯 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一季度,哈尔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7.5%。
据悉,从各月走势看,一月份上涨7.5%、二月份上涨7.6%、三月份上涨7.3%,其中,二月份价格涨幅创11年来新高。涨价面明显扩大,除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略降1.1%外,其它七大类均上涨。其中,食品类上升16.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10.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9.5%,衣着类上涨4.5%,居住类上涨4.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
食品仍处领涨局面,涨幅高、涨价面广。食品类价格同比上升16.9%,影响总指数上涨4.2个百分点。在食品类的16个小类中,除茶及饮料类持平外,其它15个小类价格全线上涨。
与其他城市对比,哈尔滨市CPI位次居中游。与全国36个大中城市对比,1~2月份,哈尔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7.5,高于36个大中城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按降序排列与深圳市并列第20位。与15个副省级城市对比,1~2月份,哈尔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15个副省级城市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按降序排列列第7位。
据专家分析,六大成因影响一季度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肉类价格、食品类价格的居高不下,带动物价总水平上扬。二是受南方雨雪灾害及节日消费集中影响。此外,国际原油、金价飙升、有色金属价格高位波动、粮食和油料价格上涨;哈尔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家电用品悄然涨价;3月初哈尔滨出现的居民盲目抢购豆油现象等均促使CPI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