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5日讯 命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高考可谓万变不离其宗——课本。
所以对于8本地理教材,每本书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所阐述的主题、各单元有几节教学内容、每节教学内容中又分几个大标题阐述……学生一定要如数家珍。在复习每一节知识时,要学会从每节的题纲中理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并要注意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要注意归纳和总结,学会梳理知识。学生头脑中先构建该单元(节)知识体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把握好相关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回归课本”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教材里面埋藏了不少“宝藏”。
联想记忆,举一反三
在高考地理大纲中,要求考生记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如果你认为自己在某个主干知识的记忆上还存在盲点或特别薄弱,就要在这段时间集中突击复习,但切忌贪多求全,要敢于放弃。对地理规律的掌握也是一种记忆能力,它更侧重理解记忆,而非绝对数量指标的记忆,学生要学会在简单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记忆,学会比较分析,举一反三。
熟悉地图,灵活转换
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对于区域地理最基本的知识,要下苦功把它们记清楚,可落实到地图上。地图特点鲜明,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平时应用要留心加深记忆,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复习中应该把“建立空间概念”作为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意识,并将之贯穿复习全程。
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在实际应用中,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文综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因此,在复习时要广泛关注各种与人文地理有关的热点,并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透彻分析,然后以此为载体,根据人文地理原理对现实中的一些人文热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或建议,从而达到复习备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