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之内,连酿两起血案,疯狂“残土车”的种种恶行再次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人们不禁要问,难道相关职能部门就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驯服这匹屡屡闯祸的“野马”?
春暖花开之季,工地开工之时,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式各样的“残土车”开始趁着茫茫夜色,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疯狂乱窜。逆行、闯灯、超载、超速,所经之处尘土飞扬、黑烟呛人。车辆、行人必须要离这些几十吨的庞然大物远些再远些,否则一旦碰上,轻者浑身是伤,重者当场丧命。难怪有人称疯狂“残土车”为“暗夜之妖”——呼啸而来,弥漫而去,稍不留神,必受其伤。由此可见,疯狂“残土车”的确给市民的出行安全和城市环境带来极大威胁。
如何有效整治“残土车”?这个城市顽症多年来令相关职能部门费尽心思。专项整治、上限严罚、重点看守、彻夜巡逻,但从实际收效来看,疯狂“残土车”仅是短期有所收敛,待风头一过,必定卷土重来且变本加厉。理由很简单,它作为城建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会因为几次清查就全面停业整顿。换句话说,我们纵有一千个怨恨的理由,城市建设中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另外,在现有的残土运输市场环境下——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土方公司临时雇车揽活,恶性竞争难以避免,加之燃油价格连续上涨的大背景,“残土车”老板们只能通过“多拉快跑”来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在数次“转包”后不受损失。
要想标本兼治,必先找准病源。尽快规范“残土车”运营市场,提高准入门槛,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输指导价格,已是当务之急!相关管理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应保证各利益攸关方在健康的市场机制下“公平买卖”。这一点不妨借鉴出租车市场的管理经验。残土车公司注册管理,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按照政府指导价格收费,一旦超速、超载或乱倒残土,取消其运营资格。也许这不能解决疯狂“残土车”的所有问题,但起码可以换个整治思路,千万别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如何收服“暗夜之妖”,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这不但考验着相关职能部门的决心,更考验着相关职能部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