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化整为零难逃法眼 哈尔滨海关今年查获侵权商品1245件
2008-04-21 20:11:15 来源:东北网  作者:毕波 关轶男 雷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1日讯 ( 毕波 关轶男 记者 雷蕾) 近年来,哈尔滨海关查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数量不断增多。2008年1-3月,海关共查获侵权案件11起,侵权商品1245件,案值9.23万元,主要涉及手机、手机壳、DVD、MP3等商品。

  案件查获途径以行邮旅检为主,当事人多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邮寄或随身携带侵权商品通关。同时,当事人不仅出口侵权商品成品,而且开始出口侵权商品零配件,逃避海关监管。

  2008年3月6日,哈尔滨海关隶属绥芬河海关关员在对出境车辆旅客行李物品进行查验时,发现某俄罗斯籍旅客的包裹中携带有大量手机外壳,共600部,涉及品牌有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由于该批货物未向海关申报,明显超出自用合理数量,涉嫌侵犯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公司向海关总署备案的知识产权。哈尔滨海关依法扣留了该批货物。经通知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公司权利人鉴定确认该批手机壳为假冒侵权商品,海关依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对当事人作出没收侵权商品的行政处罚。

  据介绍,针对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出现的新趋势,哈尔滨海关积极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目前,“化整为零”等妄图逃避监管的手段在海关严密高效的执法中无所遁形。

  “既要通得快又要管得住”。哈尔滨海关不断加强对侵权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工作,构建全关区范围内侵权产品、地域、企业等信息档案,不定期发布风险预警信息,通过实施风险分析和企业分类管理,勾画出打击侵权的工作蓝图;在制度根据货运渠道、行邮渠道及旅检渠道知识产权案件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完善了我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规程,推动关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审单人员对潜在侵权货物的敏感性、预见性和洞察力,通过加强货物成本核算、图像分析、单据逻辑关系分析等意识,有效甄别伪造合同、违报品名、假名邮递、夹藏偷运、仿冒商标等侵权形式。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