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母亲用热血为儿续命30年(组图)
2008-04-27 11:03:16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7日讯 57岁的张海云是哈尔滨市延寿县延寿镇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均被确诊患上了血友病。每当儿子流血不止时,只要输入母亲的血液,伤口就会神奇地愈合。大儿子在20岁时生命走到了尽头,只剩下小儿子与老两口相依为命。

  30年来,张海云多次用自己的鲜血让孩子转危为安,已累计输血40000余毫升。

  在第20个世界血友病日来临之际,4月15日,记者听张海云讲述了这30年的风风雨雨。


    噩耗:两个儿子患血友病

  逢“7”的年份,对张海云来说是痛苦的,1977年还没度过初为人母的喜悦,大儿子蔡洪刚便患上了流血不止的“怪病”。

  大儿子蔡洪刚出生刚满6个月时,一天,他趁张海云不注意,拿了一根筷子玩,不小心把嗓子捅破了,鲜血立即从左鼻孔流了出来。张海云看到后,马上用纱布将儿子的左鼻孔堵住,可是血又从右鼻孔流了出来,她又用纱布将儿子的右鼻孔堵住,血又从儿子的嘴里流了出来。经检查,被医生诊断为紫癜,只能输血保住孩子的生命。果然,当母亲的鲜血流入小洪刚的身体时,伤口的血马上止住了。1979年,张海云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取名洪亮。

  为了弄清儿子到底得了什么病,1982年,张海云和丈夫蔡金卖掉了房子和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到哈尔滨、沈阳、天津看病。经过一个月的化验,最终确认蔡洪刚患的是血友病甲,病情非常严重。听说是遗传病,张海云又为二儿子蔡洪亮做了化验,结果洪亮患的是血友病乙,发病率比哥哥的稍低。

  医生还告诉他们,这种病在十万对夫妇中才出现一例,如果不坚持输血的话,就要靠输第八因子(凝血因子Ⅷ)来维持生命,但兄弟二人都活不过18岁。

  这两份诊断如晴天霹雳,让张海云夫妻不知所措。有人劝他们夫妻离婚,有人劝他们放弃这两个孩子不要再治了,可是张海云夫妻都没有吱声。“当时我就想,医疗技术发展得这么快,只要孩子活下去就一定能有办法治,不就是输血嘛,那就输吧。”至今,张海云也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张海云夫妻二人的血型都是O型,都可以为两个儿子输血。可是不久,丈夫蔡金被查出患上了乙肝,从此以后,当孩子发病时输血的重任只能由张海云一人承担。

  1997年8月,大儿子蔡洪刚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不到十天,小儿子蔡洪亮又面临生死攸关的一刻——腹腔出血,腹部胀起如怀胎八月的孕妇。


  悲痛:儿子先后留下“遗言”

  “妈,如果我没了,时间长了你能不能把我忘了?”大儿子蔡洪刚曾躺在张海云的怀里这样问。

  这个情景一直铭记在张海云的心里。说到此处,张海云泪如泉涌。

  当时,为了留住儿子的生命,半个月内,张海云为大儿子输血900毫升。

  病痛加上哥哥去逝的打击,蔡洪亮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悄悄把妈叫到医院留下了“遗言”。

  当时,张海云劝了儿子三天,才打消了蔡洪亮轻生的念头。“别的母亲是用爱心把孩子养大的,而我是用心血把孩子养大,用心血养大的孩子应该坚强,应该勇敢地活着。”

  “现在想起来,我觉得对不起孩子,没给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没让老大长大成人。”张海云说到此处,蔡洪亮激动地说:“你对孩子多好呀,哪有对不起我们,我觉得我父母对我特别好。”

  “孩子说我是好妈妈,我说我不是,连儿子都留不住,我怎么算是好妈妈……”张海云哽咽地说。


  选择:做一个乐观坚强的母亲

  痛在儿身疼在娘心,张海云在让儿子坚强的同时,自己也乐观坚强地面对着生活的种种磨难。

  张海云是一个能干的人,23岁时由于在生产队劳动突出当选了省劳模;后来到延寿一砖厂工作,多年当选厂劳模;砖厂破产后,她又到松花江浸油厂工作,也多次当选劳模;即使现在做环卫工人也是认真尽责。每天工作11个小时,凌晨2时30分许就要开始扫街工作。白天,在市场里清扫的她总是笑呵呵地与人打招呼,很多业户并不知道这张笑脸背后有一个患绝症的儿子和一个贫穷的家。“只要孩子发病不重,我都坚持去上班,因为我们需要这笔钱。”

  为了多挣点钱,张海云曾经看护过一名精神病人。那是个不到20岁的女孩,犯起病来就砸东西打人,打完了人,她的情绪就稳定了。开始时,张海云吓得到处跑,可是身上脸上还是留下了伤痕。时间长了,她就抱着头护着脸让她打。有一次,蔡洪亮发病需要输血,蔡金去找她,正看到那个女孩把张海云按在地上打。蔡金忽然明白了妻子受的苦,他护住妻子,自己承受女孩的拳脚。在丈夫的坚持下,张海云辞去了这份活。

  随着儿子的长大,用血量越来越大,张海云输完血后常常没有胃口吃东西,可是张海云强迫自己吃,有时候吃完了就吐了出来,吐完了她就强迫自己再续继吃,她唯一的营养品就是红糖水。

  老伴蔡金在单位破产后,开港田车拉脚赚钱,可是到今年,由于糖尿病严重脚趾溃烂无法开车。


  愿望:让孩子的生命再延长

  让孩子的生命延续到最顶点是张海云最大的愿望。为了自己百年后,让儿子能独自活下去,蔡洪亮21岁时被母亲送去学了家电修理的手艺。

  修家电也是件体力活,独自支撑一个小铺面,让蔡洪亮吃不消,不久修理铺便关了门。后来,蔡洪亮又学了开港田车,身体状况允许时,便开车拉脚。而开车也成了他现在唯一的爱好,他最大的梦想是开着车游遍全国。

  采访当天,由于连日关节血肿,蔡洪亮只能躺在床上。“现在他发病都不告诉我,”张海云说,“总是自己忍着,实在痛得受不了了就在炕上打滚。”虽然已57岁,可是儿子发病时,个子小小的张海云不知哪来的劲,一下子就背起一米七的儿子去医院。但对儿子的病情,张海云近来有些担心,因为凝血药“八因子”越来越难找。今年正月蔡洪亮发病时,便没有找到这个救命药。

  “但是我相信,我家老二是幸运的,因为他有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张海云坚持多年给儿子输血的事情,渐渐在延寿县城传开了,很多好心人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捐款、捐物,介绍药方。有关部门也为他们办理了低保。在爱心的推动下,张海云与儿子一起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