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7日讯 对于考生及考生家长在考前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26日13时,“学大教育”教学主任、高级教师任丽丹做客生活报对考生和考生家长做出详细解答。
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心理问题
一名家长问:“我儿子以前一直担任班级干部,学习成绩是班级里的前三名。可是初四的时候,换了老师。因为孩子的长相问题,老师把孩子在班级的职务给撤了。而且,不管老师批评谁,都要先说我的孩子。现在,孩子在上课时说话、吃东西。眼看就要考试了,我想给孩子调班,可是,不知道这样好不好?”
答:首先,老师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老师不能以貌取人。孩子从上初中开始到初三一直担任班级干部,而且学习成绩很好,足以证明孩子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但是,老师把他的职务给撤了,给孩子造成心理的落差很大。
其次,孩子在上课时说话、吃东西,做出这样的举动,无非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由于老师经常打压孩子,所以,孩子在心理上认为:“既然你认为我是个坏学生,那么,我就做坏学生做的事情。”但现实是没有坏的学生。
第三,现在距离中考没有多长时间了,在这个时候给孩子调班是不可以的。因为即使给孩子调了班级,但孩子脱离了一个老师的同时,也脱离了熟悉的集体。而且新班级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不可能接受一个新同学的。同时,这个班级的老师和同学会认为,孩子和原班主任的关系不好才调班的,可能会孤立他。此时,家长应与老师进行沟通,同时,从体谅的角度去关心孩子,告诉孩子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
正确面对考试
一名家长问:怎样消除考生的紧张心理?
答:正因为大家都紧张,市、区才会安排模拟考试,目的就是让考生熟悉考试环境。作为家长应当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把每一次考试当做平时练习,以降低考生紧张的心理。同时,因为涉及报考,考生心理过于紧张容易导致估分不准。所以,家长首先应该放松心态。
哈市一名家长问:我的孩子平时成绩不错,怎么一到考试的时候成绩就不好了呢?
答:平时的考试毕竟不是真正的考试,孩子的心态很放松,能够发挥真正的水平。但是,一到真正的考场,孩子的心理就会紧张,从而影响到正常发挥。建议考生把每一次测验都当做考试,这样进了真正的考场,心里才不会很紧张。
问:马上就要考试了,孩子却出现了厌学的心理,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当家长总是要求孩子的成绩达到一定分数时,孩子在思想上无法接受。这样一来,孩子便容易选择逃避,拿不上学来要挟家长。此时,家长应当了解孩子的真实水平,与孩子、学校进行沟通,让孩子给自己定位。
如何缓解压力
哈市一名家长问:怎样缓解考前的心理压力?
答:在考前缓解心理压力主要通过听音乐、看一些国外的影片以及聊天等方式来缓解。现在学生都喜欢发短信,特别是和班级里的同学,也要通过短信的形式来聊天。家长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多与孩子沟通,这样,孩子的心理压力自然就会减少。
哈市一名家长问:在考前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是饮食方面,不要涉入太多高营养的食品,以免给考生的身体造成负担。其次,在考试之前,考生注意休息。现在面临中考的学生基本每天都是7时到校,到20时才放学。回到家后,还要继续学习至零时才睡觉,睡眠不足,导致大脑十分疲劳,考生上课时容易出现精神溜号的状况。所以,考生每天应当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家长和考生都应放松心态
任丽丹告诉记者,现在考生家长的心理压力很大,传递给孩子的压力也很大。家长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对孩子的评价过高,导致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另一方面是不认可孩子,无论孩子做什么都是不对的,只有听家长的才是正确的。由于现在的考生处于青春期,对家长的劝说在心理上接受不了,所以不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时,无论是家长还是考生都应该放松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才能在考试中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