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语文坚持写50天日记——2008中考名师报告会实录
2008-04-29 07:53:04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字词音形义辨析要到位

  请考生将六册语文书现代文的形近字、多音字整合归类,区别比较,同时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义。一定要勤查字典、词典,在考前把词语问题扼杀在摇篮中。近日内请再关注六册书下注释词语和每课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2.古诗文填空书写要规范

  古诗文填空占9分。规定背诵篇目古诗文有34篇,其中15首诗和9篇古文还涉及到阅读赏析的考查,所以古诗文的复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记熟记准原文;理解诗文内容;注意书写的准确、规范,最好用正楷书写。

  3.名著阅读整理要点应做好

  文学名著的考查篇目还以大纲及教材涉及的重要篇目为主。下面以四大名著为例说说复习要点。

  一、表格法:感知文学名著,主要了解名著中的重大事件或引人人胜的事件。同时关注人物形象及相关内容,可采用表格法整理。如列出《西游记》的篇目作者、主要内容(可以分三部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主要人物的重大事件(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

  二、卡片法:名著阅读还可以通过制作读书卡片的方法来复习备考。可以把不同类型的题整理在读书卡片上,如整理出关羽、诸葛亮、曹操的主要故事:记住《水浒传》中部分英雄的绰号;整理出四大名著中出现的成语等。卡片的优点是可以随时翻阅,随时识记,灵活机动。

  4.语言运用题型活

  基础板块题五、六、七题是最难驾驭的题,这三道题均属语言运用范畴.题型纷杂灵动,可以出题的角度颇多,同一类型题可以有多样变种的形式,这三题是这几年让考生困惑的点,下面说说答题设想。

  第五题大多属语病题。此题请记住《考试说明》提示的五种常见语病:其一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其二成分残缺(以缺主语、缺宾语的情况较多)。最近南岗区区模题就出现了语病现象。原题是: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此句少宾语,应在“有效信息”后加上“的能力”这个宾语,此句就顺畅了。其三语序不当。此题调整词语或句子的顺序即可。其四重复累赘。例如“你马上立刻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此句“马上”和“立刻”语意重复。应删掉一个词。其五前后矛盾。

  以上五种常见语病如果从语法角度甄别困难,那么良好的语感也是此题得分的秘诀。

  第六题是语言运用题。今年市模试题变成仿写的形式,此题在答题时要注意的是:与上文语意的连贯,同时注意句式的整齐。

  第七题属于语言运用的开放题,此题不受太多的限制,有许多答题的空间,可以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一般分值为3分,答案有观点有理由即给2分,语言表达好再得1分。

  考查创新意识和能力

  1.文言文词义要反复梳理

  (1)疏通11篇文言文的文意:我的办法是将11篇文言文原文整理在卷面上,不看任何注释,逐篇逐句翻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是有效省时的最佳办法之一。临考时再反复浏览ll篇文言文的书下注释,达到过目难忘。

  (2)梳理考查要点:可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各篇文言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和一些特殊句式;整理各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并设置能体现作者态度观点的诸多问答题,一一突破。

  2.现代文阅读定本需要三遍。第一遍通读文本,了解材料内容;第二遍带着问题读文本;第三遍局部阅读文本,完成全部考察内容。

  3.重视“开放题”的答题训练

  设置开放性试题,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近几年来语文中考的。这种题型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弹性,是平时学习的拓展和迁移,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开放题,一般采用主观题型。常见的有:感悟题,即谈阅读后的体会、感想、启示等。是对原文内容的延伸,要在理解原文创作意图、作者创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活动。答题时,既要联系原文内容,更要从原文中抽取本质的东西,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体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补充题,即联系上下文,补充一句或几句话、补充论据等。关键在于把握题目要求,吃透原文有关内容,理清原文思路,这样补写的句子才能与前后文意思连贯,补写的论据才能吻合论点和文意。

  4.现代文阅读还要注意术语的正确运用

  如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是有区别的,论证方法和说明方法容易混淆,要表述清楚。

  1.分清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①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供考生确立写作中心的。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帮助命题人引出话题、帮助考生理解话题的。

  ②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始终紧扣材料。考生写作时先要叙述材料,接着从材料中得出观点,然后再生发开去,阐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而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对考生来说只起一个帮助理解话题的作用,作文中不必也不应该再使用这个材料。有些考生不知道这一点,在文章中又用这个材料作论据去阐明观点或者就在这个材料上进行补充、拓展以敷衍成篇,这就大错特错了。

  ⑧材料作文的主题是确定的。这主题就是材料中所蕴含的观点。话题作文的主题是不确定的,它只确定一个写作的范围。

  ④材料作文文体适宜写议论文,话题作文文体不限。

  2.发散思维,训练拟题

  我们常说“题好一半文”,拟题到位是作文成功关键的一环,要拟一个好题目,最好不要宜接以话题为题目(当然,有时话题也可以成为题目),可以在话题前后缀加词语,也可用引用、成语、歌词、俗语、化用诗句等形式拟题。

  3.多角度捕捉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用目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到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大千世界,异彩纷呈,我们行文时也要独具慧眼,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选择不同的角度展示其丰富性。例如以“快乐”为话题,可写的角度颇多:得到别人的理解是快乐;学习大有长进是快乐;战胜自己的缺点是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快乐;“叶落归根”是快乐;观赏大自然的清风朗月也是快乐。近期内,同学们可以自设话题,进行思维发散训练,以横向、纵向、逆向多角度进行发散思维,这对考场上行文的游刃目如应该是大有稗益的。

  4.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纵观十年来中考作文,感到作文语言功力不足。如何在短期内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注意雕琢语言——能增加行文气势和美感的对偶句、排比句、反问句,活跃在你作文的字里行间;能达到言简意赅之境的成语、俗语、诗句流淌在你作文的情境中。这些会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刮目相看。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推敲之功,应该给我们一点启迪。

  5.积累观察莫懈怠

  很多考生上考场最忌讳的是无米下锅,这主要是积累不够。这五十天的时间,要坚持每天读读报纸,了解本埠或国际国内大事;条件允许每天上网十分钟,浏览时事新闻;有恒心者坚持写五十天日记;量的积累总会有质的飞跃。也可以做点名言故事、名言警句、成语、诗句的积累,坚持五十余日后,你就会有一个小的飞跃。

  6.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中考结束,教师的阅卷工作大多在炎炎夏日进行,教师评卷工作十分平劳,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语言流畅,内容充实,结构有特色的作文,阅卷老师定会眼睛一亮,疲惫顿消。考生在考场上把字写得端正清楚,只要有认真的态度即可办到。行文格式、分段、标点正确运用也非难事。这些,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就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