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中的精灵——震旦鸦雀
野外拍鸟的老季
东北网5月6日讯 芦苇中的精灵现身湿地,进入爱鸟之人的镜头。全球濒危“震旦鸟”大庆起舞,环保人士历时2个月追踪,为大庆鸟类保护和环境调查留下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大庆网报道,大庆鸟类家族又添新成员,大庆市环保人士亲身艰难拍摄全球濒危物种“震旦鸦雀”。鸟类专家解释,该鸟在大庆市湿地现身,充分说明大庆良好的湿地环境,市民应积极努力,继续为大庆市的环保贡献力量。
惊喜 芦苇荡里现身影
“我第一眼就看出来,这绝对不是普通的鸟!”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的安全环保员季玉波兴奋地搓着手。
老季今年42岁,从小就是一个爱鸟的人,十几年前,他又迷上了生态摄影,对鸟的热爱更是让他欲罢不能。
2月29日中午,老季像往常一样,利用午休的时间,背上他的摄影装备,一头扎进他经常去的大庆北部湿地,想趁天气好,拍几张野鸡的片子。
一人高的芦苇荡,冰雪半消融的地面,老季走得很缓慢。慢慢地,接近了野鸡出没的地点,老季开始调试机器。这时,突然有一对很小的鸟从老季身边飞过,落在不远处的芦苇上。非常熟悉这里情况的老季很快地感觉出,这对鸟和他这几年在这块湿地看到的常见鸟并不一样。接着,老季脑袋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生活在芦苇丛里的震旦鸦雀呢?
老季平时就喜欢研究鸟,书上、网络上、再加上这些年来外拍的积累,他对很多鸟都有一定的辨识能力。所以,当镜头将那对远处的鸟拉近以后,老季兴奋地几乎叫了出来:真的是这种濒危的稀有物种,被称作芦苇中的精灵的震旦鸦雀!他赶紧用相机,将这一镜头记录了下来。
但是很可惜,鸟很快飞走了,再加上时间仓促,光线也不好,片子的效果不是那么理想。
但是,只要这种鸟在这里出现,它暂时就不会飞走,因为这里的芦苇很适合它的生存。老季下决心,不论怎么难,也要拍好这些湿地的宝贝。
寻觅 掌握第一手资料
回到家里,老季开始大量地翻阅资料,上网搜索有关大庆发现震旦鸦雀的线索和消息。可是让他失望的是,他并没有找到任何有关大庆发现该鸟的消息。该鸟最近的发现地点,是在辽宁省的双台河口附近,是今年1月份被发现的。
从那天起,老季就像“着了魔”一样,一下班就往野外扎,一有时间就在脑袋里琢磨怎么接近这些“小精灵”。
“太难拍了!”老季说,“这种鸟可以站在芦苇秆的顶端,你说它有多小,加上它长长的尾巴,体长也就18厘米左右。相机镜头离它超过10米远,就不出效果了。而且这种鸟警觉性非常高,你稍微有点比较大的动作,它就飞走了。不好拍,实在是不好拍。”
话虽如此,慢慢地,老季还是摸出了规律,掌握了这种鸟的活动范围,画出了大概的地形图,并且标出几个该鸟频繁活动的“小站”。如果在一个“小站”发现,老季根据它飞行的方向,扛着三脚架去下一个“小站”等待。
在茂密的芦苇遮挡下,自动对焦很难准确地对在小鸟的身上,老季就完全靠手动来操作,有时候在一个地方,一趴就是小半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整整60天,老季拍到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翻看着一张张照片,老季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心愿 都来保护鸟家园
采访中,每当说到鸟出现的具体地点时,老季总是很含糊地说,就在大庆北部湿地。记者感到,老季有一些“保留”。
直到临走的时候,谈到了保护濒危鸟类,老季动情了:“我在1997年之前家里一直养鸟,我喜欢鸟,可是后来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环保,怎么做才是真的爱鸟,我把鸟都给放了。从那以后,再没用笼子养过鸟。”
他说:“我所以没告诉你具体地点,是怕你写出去,有人看到了,会去那偷着抓鸟。这些年,我看了太多让人伤心的事了。春天烧荒走火,芦苇被大面积烧毁,这让鸟去哪儿安家啊?要是真正爱鸟的人想知道,我一定毫不保留地告诉他,我带他去都行。”老季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全社会的人都来保护濒危的震旦鸦雀,让这些鸟到了大庆,就不再飞走了,就在这里安家,繁衍,永永远远做油田芦苇丛中的精灵。
影人 震旦鸦雀难拍摄
记者联系到大庆鸟类摄影协会,办公室的秘书长陈龙老师告诉记者,震旦鸦雀的确在1994年被列为全球濒危物种,在全球仅限于黑龙江下游及辽宁芦苇地和长江流域,江苏沿海的芦苇地有分布。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鸟类摄影协会宋天福老师,得知宋老师正和台湾来的生态保护专家在野外拍鸟。据台湾黑琵家族野鸟协会的黄俊贤老师介绍,该鸟目前在全球分布相当稀少了,再加上近年来芦苇被大面积割作纸浆原料,导致该鸟栖息环境的质量下降,食物缺乏。而且这种鸟离开芦苇便很难生存,拍摄难度也很大。
专家 边缘渗透到大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鸟类学专家张旭老师,在看了老季拍摄的图片后告诉记者,这确实是震旦鸦雀,别名叫做鸦雀、苇雀,在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IUCN红皮书中,被列为濒危物种。根据《东北鸟类图鉴》上所记载的分布情况显示,这种鸟应该属于中国东部及东北部、西伯利亚东南部的特有物种,在东北主要分布在扎龙湿地、密山附近的兴凯湖、以及辽宁省的盘锦湿地,在我市应该是由边缘地带渗透而来。
这种鸟由于过于稀少,所以暂时越冬地不明,被暂定为留鸟。夏季以昆虫为食、冬季主要取食浆果,终生在芦苇荡中生活。老季所发现的应该属于东北亚种,这种鸟只用芦苇的叶鞘或叶片基部叶脉的纤维筑巢,因近年来苇塘被破坏,数量逐渐稀少,加上该鸟属于小群居动物,所以,保护湿地环境,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尤为重要。
(注:古印度称中国为震旦)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画眉科Timaliidae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8厘米)的鸦雀。黄色的嘴带很大的嘴钩,黑色眉纹显著,额、头顶及颈背灰色,黑色眉纹上缘黄褐而下缘白色。上背黄褐,通常具黑色纵纹;下背黄褐。有狭窄的白色眼圈。中央尾羽沙褐,其余黑而羽端白。颏、喉及腹中心近白,两胁黄褐。翼上肩部浓黄褐色,飞羽较淡,三级飞羽近黑。 虹膜-红褐;嘴-灰黄;脚-粉黄。 叫声:尚无记录。 分布范围:中国东部及东北至西伯利亚东南部的特有种。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仅限于黑龙江下游及辽宁芦苇地(palivanovi)和长江流域、江苏沿海的芦苇地(heudei)。栖息生境由于开垦耕地而大部被毁坏。 习性:性活泼,结小群栖于芦苇地。 莺族 Sylviini 小型而色暗的食虫性雀鸟。嘴细长。似鹟莺,过去也确被归入同一科。夏季以昆虫为食,冬季也吃浆果。中国有5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