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儿科专家做客东北网 讲解如何防治手足口病
2008-05-09 16:29:08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杜筱 杨尚峰 邵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9讯(记者 杜筱 杨尚峰 邵奇)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手足口病病例数不断上升,特别是出现了一些临床危重型和死亡病例,严重影响着婴幼儿、儿童和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黑龙江省目前没有发现EV71病毒,但其他类型手足口病病毒感染发病人数比往年明显增多,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关注。

  59,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副主任任立红教授做客东北网,为我们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以及如何防治手足口病,欢迎关注。

进入视频直播>>>>






访谈文字

  主持人: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手足口病病例数不断上升,特别是出现了一些临床危重型和死亡病例,严重影响着婴幼儿、儿童和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黑龙江省目前没有发现EV71病毒,但其他类型手足口病病毒感染发病人数比往年明显增多。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关注。

  我们今天请来了哈医大二院儿科副主任任立宏教授,请她来谈谈有关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及手足口病的常识及如何进行预防。

  主持人:什么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任教授: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主持人: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和手足口病是不是一回事呢?

  任教授:它们两个是不可混淆的概念。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部分EV71感染患儿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重症患者出现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但也可表现为其他疾病,手足口病可以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也可以由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根据国内外资料,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也较高,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25%。

  由于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上缺乏简便、快捷的诊断方法,所以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的诊断困难。

  主持人: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

  任教授: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发病特点:年龄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岁,最小的才1岁左右,其中2—3岁的居多;其次,发病地区分散,且主要在农村地区。

  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

  主持人:该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任教授: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主持人: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

  任教授: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

  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主持人: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

  任教授: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主持人:幼儿园、托儿所、小学如何预防这种病?

  任教授: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小学要做好每日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病学生不应继续上学,要在家中休息。

  学校老师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后,要立即对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主持人:为什么孩子更易感染这种病毒?

  任教授:肠道病毒EV71感染主要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物品密切接触传播,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5岁以下儿童多发,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诱导病发,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每千名患者中可能出现一名重症患者,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主持人:预防控制措施的关键是什么

  任教授: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主持人:个人预防措施有哪些?

  任教授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主持人: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什么?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湿就是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搓就是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冲就是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捧就是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擦就是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谢谢任教授为我们上了一堂如何防治手足口病的科普课,使我们认识到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也使我们更加坚定了防治这种疾病的信心。

   再次感谢任教授!

    专家简介

  任立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1982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90年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2004年博士生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学。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