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1日讯 7月16日,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将传递到哈尔滨,哈尔滨市市区内41.42公里的传递路线贯穿松花江南北两岸的35条主要街路。届时,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将通过北
京奥运圣火传递的电视转播,看到哈尔滨、认识哈尔滨、了解哈尔滨。
日前,本刊记者对哈尔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提前体验了奥运火炬抵哈之时的哈尔滨城市面貌。1
绿化不再只求“绿”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市今年的城市绿化工作已接近了尾声。因为气候和树木的种植特点等原因,这个走在城市改造之前的项目,让哈尔滨春天一片生机盎然。“提档升级”是今年哈尔滨市城市绿化重点,“绿化”不再只是以“绿”为主,通过今年的绿化,哈尔滨的重点街路将成为“春有花、夏有绿,秋观果”的效果。
在西大直街上记者看到,原来快慢车道的分车带上,所种的垂榆都已被移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名为“花楸”的乔木。据园林绿化专业人员介绍,花楸春天的花、夏天的叶和秋天时节满树鲜红的果实,都极具观赏性,用花楸取代垂榆,是哈尔滨市绿化工作“提档”一个典例。同样,被城市绿化行业称为“入城第一街”的学府路上,分车带上原有的云杉经过去冬今春的改造,都由柞树和丁香取代。
扩大市花丁香的种植规模是今年哈尔滨市城市绿化工作的重点,计划新植的110万株树木中,丁香就占60万株。据了解,今年哈尔滨市打造200条丁香特色街路,经纬八道街、九道街,一曼街,华山路,先锋路等200条街路,都已经被丁香簇拥。目前丁香路的种植工程大部分已经完成,根据哈尔滨市的“丁香发展规划”,哈尔滨丁香,将会像日本的樱花一样,成了哈尔滨春天的一个奇观。
作为奥运火炬传递路段之一的黄河路,是哈尔滨市2005年以来一直倾力打造的“五色草一条街”,今年红军街、中央大街这两条“火炬传递”街路也将增设五色草的“彩化”景观。据专家介绍,由于五色草种植的气候要求,彩化工程将在5月末6月初进行,北京奥动火炬抵达哈尔滨时,彩化景观将五彩纷呈。
“视觉污染”全消失在“火炬传递”沿线,以及相关的辐射街路上,要让“视觉污染”彻底消失。这是哈尔滨市城市管理部门近期的一个“大战役”。
3月份,有关部门已着力将沿街单位、店铺以及居民住户冬季遗留在门前窗下的生活垃圾、装修垃圾清理。同时对商家破旧的占道围挡、春节遗留的对联、福字、促销招贴;临街商家在墙体上书写的“房”、“收废品”、“婚介”等各类“以字代匾”乱涂乱写;过期、破损的条幅、布幔以及随地摆放的落地牌匾、灯箱等等进行了彻底清理。经过3月份15天的会战,在火炬传递所经的街路上,执法人员共清理了乱堆乱放640余处,收缴货架、旧沙发等乱堆乱放物品1800余件,清除商家、业户店面、橱窗乱贴乱画4600余处,收缴落地灯箱、牌匾3400余件。
据了解,现在行政执法人员正在进行的第二阶段会战,对主要街路上的擅自悬挂的各类商业广告,以及依附于合法牌,商家擅自连体扩充出来的副匾彻底整治。到本月中旬,这些“视觉污染”将在市民的眼前消失。但是这些污染都处于被动之中,可能今天清理完毕,明天又有新的,对于“火炬传递”的重点路段,有部门将进行普查登记,对出现过问题的店铺、点位,以及露天烧烤、大排档等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业户、流动烧烤的重点部位都实行详细登记,同时对沿街商家业户的广告牌匾逐一检查,违规设置的将全部拆除,新设置的既要符合市容管理标准,也要符合美学标准并与建筑和周边环境和谐相称,新改置的将也详细建档,对整改后擅自设置的要有的放矢地检查、抽查、整顿。
这个季节,正是百姓痛恨、引发犯罪、有碍观瞻的“烂手爪子”活动猖獗之时。办证、刻章、售发票等涂鸦又开始大量地出现在墙体、电线杆之上。“一清二抓三停机”是执法人员集中整治的主要措施。现在哈尔滨市每个区都成立了一支专业的“大力神”清理分队,每个分队配备一部“大力神”涂鸦清理机,每天在路面上巡视清理,流动作业。同时各区还抽调有经验的执法人员成立了“夜劳”分队,专门阻截夜间活动的“烂手爪子”。另外,对制售假证所留下的电话号码给予停机处理。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各级行政执法人员在公安机关、药品监督部门及卫生部门的协助配合下,破获了制售假证、高价收药、非法行医等案件18起,收缴制假工具51台,印章印模近2万枚,伪造的国家各类发票收据892件,打掉了3处黑诊所,通讯工具停机3800余部。
与此同时,对于斜角街早市和防洪通道上的通江街早市摊区的严格管理也成为行政执法的一个工作重点。通江街早市曾经一度由于疏于管理而出现了“外溢”的现象,早市的商贩将摊位一直摆到了友谊路、经纬街上。斜角街和通江街早市如果“外溢”将会影响“火炬传递”街路的畅通。
此外,还在火炬传递路线上设置50处定岗值勤点位,巩固住已有的清理成果是行政执法人员近期的工作重点。奥运圣火来了,影响哈尔滨形象的视觉污染将全部消失。3沿街楼体新整饰从去年11月起,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工作人员协同市规划局及5家建筑设计公司,对预定的火炬传递线路,先后进行了从头到尾的三次实地走访。火炬传递所经街路两侧共有楼体700多栋,期中有135栋楼体的外观或是久未清洗污渍斑驳,或是出现破损有碍观瞻。工作人员将这135栋楼体逐一拍照,登记造册之后,委托5家建筑设计公司对这135栋楼体的外观重新设计,并绘制出效果图。
“对于最初的设计方案,我们几经论证,本着既要美观又不能奢侈的原则,最后敲定了135栋楼体的整修方案。大多数我们选择的是清洗和粉刷的方案,对于13栋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老楼采取了改造方案。”市整治办项目工作人员介绍。尽管如此单单是这135栋楼体的整饰也要1600万元资金才能完成。市综合整治办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得到了这些建筑产权单位的大力配合,除了需重点改造的老楼外,一般的清洗和粉刷,资金都由产权单位承担了。很多单位听说是为‘火炬传递’做准备,都表现了积极的态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综合整治办已经给“火炬传递”沿途所涉及的6个行政区、8个委办局,以及41个行业的183个相关部门下达了整改“任务书”,很多部门接到任务书后都已经行动起来,将整改方案上报综合整治办。像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等单位,原来的“任务书”要求只是简单的“粉刷”,但是他们更希望借此机会能够进一步整饰,邀请工作人员实地再次考查,并提交他们的整饰方案。对于这样的单位,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的工作人员都实地再次调研,在确认方案合理后,他们将主动帮助整改单位协调规划部门,重新下达“任务书”。按照相关要求,在6月末之前,“火炬传递”的35条街路两侧楼体和道路桥梁、检查井盖、广告牌匾、道路地名牌等设施全部整修完毕。
配合着奥运火炬的传递和明年大冬会的召开,南岗区秋林商圈也将一改旧貌。市民们熟悉的大世界商城已由原来的较为陈旧的现代建筑风格,整修为和整个商圈建筑格调一致的欧式风格。同时建设街步行街也将由近期重新铺设,增设停车位。据介绍,在秋林商圈还计划新建一个投资千万余元的亮化工程,同时还计划建设一些商家的连廊,将多处商家在空中连通,更便于市民在商圈内的购物休闲。4数字城管效率高如今,城管人员只需坐在监控大屏幕前轻点鼠标,就可掌握大到街路的市容市貌、道路秩序,小到每一个马葫芦盖、每一棵树的现状,这是哈尔滨市城管数字监控系统工作的环节之一,该系统还进一步整合了供热、供水、供电、供气等多部门信息资源,无论哪个地方出了问题都一目了然,使城管突发事件的发现、处理更加快速高效。
4月初,为确保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城市环境整洁有序,市、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发挥数字城管“及时采集、快速反应、协同联动、实时监督”的优势,对奥运火炬传递线路城市管理所涉及的城市各类设施和环境秩序完好状况进行全面监控、登记,及时采集城市管理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协同各区和物业供热、供排水、有线电视、电业、通讯等行业部门对群众主动采集和群众投诉的信息进行处理,督促各管护责任单位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时限进行处置。截至目前,市区监督指挥中心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通过城管监督员、视频监控系统、12319服务热线、网络共采集信息件近3万件,办结率为99.04%,满意率为99.85%,为奥运火炬传递城市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保证及时采集城市管理动态信息,城管指挥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城管网格化管理,将哈尔滨市江南6个区划分为703个单元网格,963名城管监督员和他们手中的“城管通”手机,可以把市区内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建构筑物“一网打尽”。“如果一个监督员在管区内发现一个丢盖的马葫芦,他只要用‘城管通’将照片拍下,传输给城管指挥中心,中心根据地理信息定位系统,立该就能查询到马葫芦的‘主人’,并给相关部门下达维修指令,整个过程15分钟之内便可搞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963名城管监督员已经对全市中心城区83个街道办事处、480个社区、176平方公里、703个单元网格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全方位覆盖巡查,城市部件问题及街面秩序、户外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等城市管理事件问题都得到及时管控。针对奥运火炬传递路线所涉及的城市管理单元网格,指挥中心还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城市管理“侦察兵”队伍,延长了巡查时间,增加了巡查次数,由每天巡查4次改为6次,巡查时间由早8时晚5时,改为早7时晚6时,保证发现和处理问题全天候不间断。
据了解,近期城管指挥中心还整合了中央大街等重点地段现有的视频监控设施,与数字城管网络连接,利用全市1150个视频监控镜头,对城市重点区域和街道,以及人流、物流集中的广场、商业区进行监控,及时处置城市管理突发应急事件。对于奥运火炬传递所涉及的街路,有关部门还将实行24小时监控,增设了8台微波车和4个微波机站,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据哈尔滨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介绍,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哈尔滨市数字城管的科技含量,实现管理决策信息实时传递,城市突发事件等有关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一些过去需要十几天才能协调解决的问题,现在只用一到两天时间就能解决,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5街头告别垃圾箱长期以来,一直让市民烦心的一件事终于可以在7月份得到解决:二环以内的垃圾箱将彻底消失,市民再也不用捂着鼻子走路了。今年7月份以后,市民出门时再也看不到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现象了,而这一切都源自哈尔滨市生活垃圾清运模式的彻底改变。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市日产生活垃圾3000多吨,市区内现有2000多个大垃圾箱。这些大垃圾箱散放在城乡接合部、市场摊区以及个别老城区,多数都没有盖,密闭性不好,垃圾转运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飘散垃圾、散发异味等二次环境污染,加上很多拾荒者随意翻捡,多数垃圾箱周边都成了污染重灾区。为解决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今年7月份,哈尔滨市城管部门准备在市区内新建、设置48个移动式垃圾压缩中转站,以替代现有的大垃圾箱。该设备密闭性好,垃圾倾倒进去后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有效解决了垃圾散溢、随意翻捡等问题,而且移动式垃圾压缩中转站能进行垃圾压缩处理,装满后即可由运输车直接带箱运送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使用这种设备后,生活垃圾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可实现全程密闭化,减少二次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要想改变过去的生活垃圾清运模式,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是前提。为了彻底改变哈市过去的生活垃圾清运模式,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今年市政府将投入2600万元,解决环卫设施设备陈旧问题。据了解,7月份政府将集中购买48台大吨位的垃圾压缩车,20台移动式垃圾散装收集车,改建现有垃圾压缩转运站功能……这样一批国内科技领先的设施、设备和车辆的购进,将使哈市生活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成为可能,为实现垃圾不落地提供了硬件保障。
目前,哈尔滨市仍是采用非密闭式的垃圾箱,但过不了多久,人们曾经十分熟悉的蓝色铁制垃圾箱将彻底在二环路以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现代化密闭式的垃圾运输工具和移动式垃圾散装收集车。实现生活垃圾密闭收集运输的硬件保障有了,人员机制也有了,但如何做到整个运输过程中垃圾不落地呢?居民垃圾袋放在家门口———保洁人员上门收集后,将垃圾放入密闭式垃圾收集手推车中———手推车装满后由保洁人员将垃圾运转到移动式垃圾运输箱或密闭式垃圾运输车———运输部门将运输箱或运输车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场对垃圾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一做法将在全市逐步推广。
同时,哈尔滨将开展环境净化工程,环卫部门克服了清洁人员不足的实际情况,对奥运火炬传递路线所经过道路的公共设施实行全段水冲洗作业,保证在7月份以前清洗两次,以达到去灰、降尘的作用。环卫工人也将由现有的7000人增加到10000人,增加环卫工人的待遇,由现在的每人月工资457元增加到每人月工资651元,正是这些有利的硬件保证,我们的城市环境卫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支清洁大军将为美[6]传递之路超平整日前,哈尔滨市道路维修工作全面启动,城管部门对市区内144条道路、61000平方米的道路路面进行了维修。为了让市民有一个良好的出行道路,施工单位按照城市道路维修养护技术标准,采取不同的维修工艺,对表层翻浆破损的引进进口新型材料,现场冷铺混凝土修复;对深层翻浆采用方砖、块石和承重方砖砌筑进行简易修复。对翻浆破损路面采取切割挖补工艺、矩形几何图形维修,达到形状规则美观,密实平整,接茬平顺。
围绕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现已完成一曼街的道路维修工作,石头道街也正在封闭施工。在下周,松花江公路大桥将在六天的时间内,采用夜间单项封道的方式进行黑色路面补修工作,同时对大桥的桥廊进行装饰工作,届时一个美丽、和谐的松花江大桥将呈现在市民面前。同时,有关部门还对市区内的70座桥梁进行了水饰工作,对25座桥梁进行了油饰工作,确保城市道路的通畅、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