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1日讯 市场经济中,非公经济举足轻重,企业个数、员工人数、GDP贡献都占相当优势。然而,在非公企业中党的建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日益突出,党组织组建率低、党建工作不够活跃、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等问题日益显现。
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加强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两新”组织党建刻不容缓。
而解决好这一问题,关键就是要解决指导力量薄弱,党建人才缺乏的问题。
人才哪里有?往企业怎么派?推荐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非公经济组织任党建指导员,既拓宽了军转干部就业渠道,发挥优势,贡献社会,更加强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见缝插针式党建
增强企业向心力
2007年5月20日7时许,佳木斯畅通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大门口,职工们骑着自行车鱼贯而入,但和往常不一样,横七竖八乱放的自行车,今天排列的整整齐齐。一个也穿着工服的陌生中年人,微笑着一一帮他们把自行车摆正。
一个星期后,大家认可了规矩放、方便取的存车法。这人又出现在夜班的车间里,学习工艺技术,研究物品摆放,了解职工心理。
一个月后,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科技主导,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等畅通人的五种精神挂在了公司入口,员工们自发地站在那,一条一条地念。
怨言多,建议少,领导多,管事少,说得多,干得少,不会管,不想管,不敢管等六大问题,摆在总经理高文刚案头。高总从谏如流,立即召开干部会议,一个一个问题分析,一项一项措施出台。
职工干部的精神头上来了,公司像换了个样。
作为民企党建指导员,田春江知道,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员工整天都在车间忙生产,不可能像在部队那样经常上党课、搞活动,党建指导员的工作必须围绕企业效益开展。这里上党课只能见缝插针,组织党员活动也大多在工余。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到公司才几个月的田春江做了几件“小事”,却让总经理高文刚觉得“漂亮”。
一车间铸铝工段担负着铝件的铸造工艺,共产党员攻坚克难,技术上有突破,生产中挑大梁。田春江把一块“共产党员先锋岗”的牌子挂在了车间墙上。“人家光荣了,都是党员,咱差啥?”这一比一问,共产党员勇当排头兵的劲就来了。
有份订单要的急,平时一个班生产150件,现在要出300件,计件给奖励也完不成。(上接第一版)为此,二车间主任马明被总经理批评跑回家。田春江几次主动找他谈心,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关键时刻党员不上谁上,先锋模范作用怎么体现。金钱替代不了的思想工作奏效了,马明精神抖擞的回到车间,带领大家科学分工,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年终受到了表扬。
信誉赢来市场。公司已成为长春一汽、江西五菱、北京福田等8家大企业发动机进排气管及总成的专业配套企业,目前三班倒还干不完,新厂房中的新设备已准备就绪,5000万元的订单再也难不住他们了。
如获至宝的高文刚感慨地说,“最先进的生产力还是党员”。因工作太忙想干而干不了、干不好的事,都让田春江办了。高文刚把自己的党总支书记“让给”了田春江,高总外出时,公司就由田书记全权负责。
见缝插针式的党建工作,灵活多样,因企制宜。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免费品尝”理论,企业自愿“上瘾”
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非公企业,大多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企业主也不愿意花一大笔钱来聘用一位党建指导员。所以,佳木斯市暂时采取补贴的办法,由政府出资补贴600元,企业负担300元,一直补贴两年。
佳木斯市人事局局长王学忠总结为“免费品尝”理论。他说,推荐党建指导员就像推销产品的免费品尝。优选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素质高,工资负担又低,对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我们先让企业主免费品尝,等这些党建指导员做两年,对工作入道了,再把补助撤掉,但这时企业已经“上瘾”了,离不开他们了,也就心甘情愿地掏工资啦!
佳木斯市三兴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个新兴的生物有机肥生产公司,拥有员工120人,党员十多位,但因为没有成立党组织,从大学毕业来公司的几位预备党员不能转正,几个正式党员也没处交党费。公司想成立一个党支部,但不知需要哪些手续,也不知报哪里审批。听说市里要推荐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公司任党建指导员,公司老总韩庆岭高兴坏了:“就是不给补贴,我们也愿意请啊!转业干部素质高,还不用负担三险一金,负担已经够轻啦!”
田春江刚去时工资暂由市财政和劳动部门支付,到畅通公司两个月后,原工作单位长城饭店因为缺少人手,想让田春江回去。没有想到高总急了,“田书记不能走,公司已经离不开他了。工资不用你们给了,我们给他开。”田书记的月薪也实现了“两级跳”。
搭建一个平台英雄用武有地
2006年底,佳木斯市委组织部与军分区政治部对全市1132家非公有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发现已建立党组织的仅占13%,近200名党员处于没有组织依靠、没有组织管理、没有组织生活的“三无”状态。有的企业主对公务员兼任党建指导员有抵触情绪,觉得是来监视自己,刚毕业的大学生又经验不足,市场经济条件下,迫切要求非公企业加强党组织建设与党建人才缺乏的矛盾十分突出。
2001年以来,佳木斯市共接收了303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他们大多在部队有过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的经历,近80%的同志有在连以上军政主官岗位上交替任职的经历,是不可多得的党建人才。派他们去非公企业当党建指导员,有利于基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既可以拓宽就业渠道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又可以解决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人才匮乏、党的工作薄弱问题。
基于这一认识,2007年初,省军转办、自主择业中心和省军区转业办在年初工作计划中提出,把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推荐到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任党建指导员,并确立佳木斯市作为试点单位。 2007年7月,佳木斯市委组织部、佳木斯市人事局和佳木斯军分区政治部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工作小组,出台了《关于选派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担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指导员的意见》,在全市推开了这项工作。
向非公经济推荐党建指导员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军地携手严格标准,科学实施。为确保“派出质量、派出形象、派出导向”,军地有关部门制定了选拔标准,进行了党建知识、企业管理的系统培训,召开推荐会,面对面的双向选择,实现试用期制,若不满意,任何一方均可提出,再推再选,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明确责任,发挥作用。党建指导员通过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员、企业党员的管理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员、企业主与员工的联络员、民意民生的反馈员,把党的理论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协调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四十多起,为政府有关部门提出30多条合理化建议,使企业员工真正听到了党的声音,看到了党的形象,得到了党的关怀。
开启一扇大门,深远意义初显
佳木斯市陆续已有45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被推荐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虽然也有个别的磨合不好做了再推荐调整,而且磨合、考核及推荐工作仍在继续,可喜的是有更多的企业向更多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伸出了橄榄枝……非公企业党建的大门已经开启。
通过派党建指导员,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密切了党群关系,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发展。在选派了党建指导员的企业中,已有百余名群众提出入党申请,有三十几人已被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很好的解决了非公企业中有党员无组织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通过派党建指导员,使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且广泛地开展起了党的活动,使“口袋党员”、“挂名党员”找到了心中的家。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发挥,80%以上的党员成为了业务骨干,一半以上的党员被企业评为优秀员工。党建指导员积极为企业主当好“政治参谋”,围绕企业发展抓党建,提高了管理水平,促进了和谐,带动了发展。企业信誉和社会形象大为改观。
没有用户的投诉,这是对佳木斯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三包”服务的最高奖赏。同时,诚信企业标兵、国家一级农机销售企业的荣誉更凝聚着公司党建指导员、三包服务站站长、正团职自主择业干部李鸿超的心血。2003年8月,李鸿超自主择业后,本着在家呆不住,有点事做心里踏实,能发挥点作用感到心情舒畅的想法,不要职位,不讲待遇,来到佳木斯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售后三包服务站工作。凭借28年兵旅生活养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工作埋头苦干、雷厉风行,做事程序分明、精益求精。现在“三包”人员由22人减到7人,但工作量没减,要求更高。被推荐为党建指导员后,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售后三包服务站由“工作稀烂”的局面,变成了公司的一流样板工程。
采访中,省人事厅厅长段余应说,目前,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省军区政治部正在研究拟定一个关于推荐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任党建指导员的管理办法,将把佳木斯市的做法逐渐在全省推开。沈阳军区政治部也表示,东北三省军地正在密切协商,继而在东北三省部分试点后逐步推开。但新生事物的发展需要呵护。正如佳木斯市委组织部部长马国钧所说:推荐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方向肯定是正确的,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把这个做法长期化、制度化,我们还需要探索,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