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1日讯 题:三个妈妈一台戏 四世同堂话母亲
记者 印蕾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都会成为节日。当康乃馨战胜玫瑰,当餐馆的“亲情套餐”取代“情人套餐”,当一句“妈妈,我爱你”的感恩表白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在这个伟大的节日里,一切皆因“母亲”二字而生动。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荣市街道铁岭社区,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母亲节”到来之际,三个妈妈一台戏,共话母亲传真情。
![]() |
许建中(左)和母亲张若兰老人(右) |
张若兰,82岁
【关于母亲】
“4岁时,母亲就走了。”提起自己的母亲,张若兰老人的话语里平静中带着遗憾。母亲留给张若兰老人的印象虽然不是很深,可任凭岁月流逝,心底总会有一份挂怀。子欲养而亲不在,张若兰老人说,最想母亲的时候不是在母亲节,而在清明节。
11岁时,父亲去世,父母离开后,张若兰老人和哥哥姐姐一起长大,从母亲身上应该或者可以学习继承的品质更多的来自姐姐。张若兰老人和哥哥姐姐的感情很好,现在远在辽宁的哥哥经常会打来电话,“老哥哥总想让我来家看看。”
【关于为人母】
张若兰老人孕育了7个子女,儿女们生活得都很好,而且都特别孝顺,这让老人感到十分欣慰。逢年过节,一家老小20多口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一到这时候,看着一桌子的菜,我一点都不饿,也不知道该吃啥点好,反正看到孩子们心里就高兴。当妈的,看到孩子们好,就踏实了”。
【关于母亲节】
“我们年轻的时候不兴这些洋节,现在这节、那节的可真不少,知道这节、那节都是听孩子们说的”。每逢“母亲节”,儿孙晚辈们都会送来各种各样的礼物,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都有。
“啥节不节的,过不过节都一样,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就好了。”
女儿——许建中,48岁
【关于母亲】
“母亲很伟大,养育我们7个孩子很不容易。母亲的心眼儿特别好,不但对我们好,对外人也如此。现在家里正在改装煤气管道,那些安装工人来了,母亲总会给他们递上一杯水、拿上几个水果。我还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小区维修管道,天冷,母亲看到那些工人大冷的天干活不容易,就把父亲的衣服拿给工人们穿,让他们御寒。我们兄弟姐妹们都很孝顺,也是因为从母亲身上,我们看到也学到了很多传统的美德”。
【关于为人母】
“我有一个女儿,80年以后生人,在上大学。母女关系到了我女儿这一代肯定和我这代人与妈妈的关系会有所不同。就拿母亲节来说,她(女儿)有时候捧着鲜花回来了,要是我肯不定舍不得,要送礼物,我还是觉得买点吃的、有用的东西,鲜花太贵了,好像不太实惠。”
【关于母亲节】
“我知道母亲节,是通过媒体和商家的宣传。每年‘母亲节’,我们和哥哥、姐姐们都会给妈妈买礼物,回家陪她过节。俗话说,七十有个家,八十有个妈。老人这么大年纪了,不容易,过不过节,都要多尽孝心。”
![]() |
许丽莹和儿子孙博予 |
孙女——许丽莹,34岁
【关于母亲】
“妈妈也好、婆婆也好还是其他长辈也好,当晚辈的永远要尊重长辈,百善孝为先”,许丽莹不讳言,年轻的时候,和婆婆住在一起时,曾发生过这样那样的矛盾。“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想象得到妈妈、婆婆曾经的艰辛与不易。现在和婆婆分开了,有时想到从前,也会后悔,现在来讲,要多孝敬他们。”
【关于为人母】
“母亲要做子女的榜样!我经常告诉我的儿子要有爱心,不过我觉得说是说,做是做,不能光说不做。我们院里经常有很多流浪猫、流浪狗,有时候它们爬到我家的平台上,我总会找些吃的、喝的喂喂它们。我想告诉他的是对弱者要有爱心,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我相信母亲的言行对孩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高兴,儿子很懂事,比如他现在也很热爱小动物。”
【关于母亲节】
“我知道母亲节,通过媒体的宣传知道的。不过我觉得设立这个节日很有意义,为什么要有母亲节?是为了提醒我们,母亲的存在。为什么要提醒?因为有时候我们已经忘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舶来品还是很有意义的。”
“今年的母亲节,我打算周六去婆婆家,提前给婆婆过节;周日回到妈妈家,再和妈妈过个节。”
曾孙——孙博予,9岁
【关于母亲】
“妈妈很辛苦,她每天都要接我上学、放学。妈妈还教我很多事情,比如要尊敬师长,对小动物要有爱心。”
【关于母亲节】
你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么?
“知道。”
你怎么知道的?
“电视上说的。”
你会送妈妈礼物吗?
“会。”
准备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呢?
“我不告诉你,暂时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