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2日讯 题:擦干泪,以行动告慰——写在汶川大地震“全国哀悼日”之后
汶川一震,举国同哀。
3天来,共和国以国丧的礼遇,悼念大地震中的罹难者,因为他们是国家的公民;10天来,13亿国人以滂沱的泪雨,为逝者洒洗送行之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同胞。
面对这场浩劫,每一个国人都在以空前的爱心和迅速的行动支援着灾区,关注着灾区,同时也在审视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同胞,并感受和收获着太多的精神力量。
(一)
以最短的时间调集数以十万计的救援大军,共和国用前所未有的悲壮形式,诠释着国家的定义和意义;以最快的速度捐出数以百亿计的救灾善款,国人用比大地震更强大的能量,担负起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求求你,让我再去救一个”,救援队伍中一跪惊天的“80后”青年,打消了我们对他们这代人曾有过的疑虑;“叔叔别过来,这里危险”,废墟下声音稚嫩的“90后”学童,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大灾面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公民,向世人展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从未像今天这样亲切而真实。
“我们都是汶川人”,大灾面前的空前团结,让天地动容令死神却步;“中国加油”,天安门广场默哀人群中的一声呐喊,喊出了13亿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国如一人,国必强大。
(二)
“大难兴邦”。中华民族遭受过太多的磨难。在一次又一次的劫难中,中国人的心一次次强力地聚在一起,中国人的手一次次紧紧地握在一起,以“送瘟神”的悲壮与豪迈,一次次战胜灾难、愈挫愈奋,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文明。
灾难何以兴邦?因为灾难能够洗礼灵魂、磨砺意志、统一精神、凝聚力量,能够让痛楚教训涅槃为理性抉择。它一次次教导我们的公民,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生命、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天下;它一次次磨砺我们的民族,以无比坚韧的意志面对一切艰难困苦;它一次次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关注和谐发展,更多地给予公民人道关怀。
汶川大地震,无疑又是这样一个课堂。
(三)
国哀之后,逝者当慰,生者当励。
哀悼不应止于悲伤。望西南,救援仍在继续,伤痛尚未平复,家园尚待重建,我们当以汗水代替泪水、以行动抚慰伤痛,倾尽全力支援灾区,举全国之力建设一个新家园,这当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国殇之后,擦干泪水,我们该深入思索人生的真谛。该倍加珍视大灾面前迸发出的种种精神力量,以更多的真诚而不是猜忌、更多的团结而不是争斗、更多的关爱而不是冷漠、更多的奉献而不是索取、更多的奋进而不是颓靡,集结成地球上最优秀的民族,这当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灾难过后,迎着朝阳,我们该微笑着面对未来。该倍加珍视这次大灾难中的大团结、大凝聚,扑下身去把发展这个“硬道理”做得更硬,让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更铿锵,这当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中国加油!拭去泪水,手挽手,我们坚毅前行,我们以行动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