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3日讯 题: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省政府参事室新时期工作纪实
记者 印蕾
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团队,他们虽然平均年龄超过70岁,却是一个战斗的集体,五年来共呈报《参事建议》65份,件件得到省政府领导的批示;他们虽然是受聘于省长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却格外超然,27人中有20人是党外人士,以个人身份参与政府工作,不代表党派、届别、部门和地域的利益和立场;他们虽然无权无势,却与龙江发展生死与共50载,龙江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汗水,闪烁着他们的智慧光芒。栗战书省长对这支队伍赞颂有加:“‘老牛已知黄昏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老同志用行动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做出了生动的诠释。”这个团队就是省政府参事室。
50年来,他们用自己的独特视角,见证了龙江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他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推动了龙江发展的滚滚车轮。
建言参政,思路带来出路
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央10号文件的出台,在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参事们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围绕每一个时期的热点难点,深入基层,辛勤工作,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2月22日,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讨论并原则通过《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讨论稿)》和《关于支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讨论稿)》。“一部宏大长远、浸满汗水的规划,启动了我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引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举世瞩目的东部煤电化的决策正是肇始于2005年的一篇参事调研——《关于将我省四煤城整体建成煤炭循环经济区的建议》。
2005年,是我省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同寻常的一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一五”的奠基之年。这一年,黑龙江能否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成为参事心中的头等大事。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了解我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进展情况,参事们先后深入鸡西、鹤岗、双鸭山等地,历时12天,日行300公里,对我省煤炭经济发展进行调研,形成了《关于将我省四煤城整体建成煤炭循环经济区的建议》。这一建议,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当时栗战书副省长批示:“建议四大煤城的发展,作为下半年省政府的一个重点课题,组织专门班子进行调研。”
几番磨砺、几经锤炼。在详尽的分析、调查和论证之后,如今,构筑东部煤电化基地与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和经济区、沿边开放带一同被编入《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参事们当时的构想已经转化为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
2006年3月,在中央召开省部级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期间,参事们深入调研,向省政府领导呈报了《关于我省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几点建议》。4月27日,当时的张左己省长在“全省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作总结讲话,多处引用了参事调研建议,而且对参事调研建议观点进行了较大篇幅的扩展、发挥和引申。培训办来自各地市县及中省直厅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共455名学员参加,省长能在如此大规模、高层次的场合中多次提到省政府参事室,对参事给予极高评价,是对参事室的极大信任。
2006年上半年,参事深入我省东部六城市进行调研,呈报了《关于推动我省东部行政区域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建议》,列举了各行政区域因“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导致经济运行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打破“边界墙”、“推墙破篱”、实现八个一体化、实行行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体制的对策方略。当时栗战书常务副省长作了重要批示:“几个一体化的思路是对的。建议发改委、参事室再做一些调研,提出意见。届时,省政府组织一个班子,专门研究一次。”随后,省参事室与省发改委密切合作,形成了新的调研报告,详尽阐述了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采纳,受到省发改委等职能部门的好评。
今天,按照当初的构想,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作用,努力把佳木斯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省内一流、我省东部地区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旅游、体育、金融、会展、商务和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东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
收获希望,有为换来有位
参事室在政府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各级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参事在省长心里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2004年和2006年,时任省长张左己曾两次给参事室写信,对参事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参事发挥的“参谋部”和“智囊团”作用给予高度评价。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政务情况交流》第23期,以“围绕中心建言献策,开拓创新服务大局”为题,对黑龙江省参事工作经验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07年初,省长栗战书在迎新春茶话会上,对参事给予了高度赞誉:“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不仅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值得全省人民学习,你们的崇高思想境界和良好精神风貌激励和影响着我们奋发建设龙江的信心和行动。”在2007年底召开的全国参事工作会议上,我省参事室与其他三个省市参事室作为参事工作的优秀典型作了题为《参政咨询,打造精品,作用凸显,有为有位》的经验介绍。2008年,新任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对黑龙江参事室几年来围绕中央1号文件和县域经济发展开展的系统调研给予了极高评价。
200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政府参事工作的意见》(黑办发[2005]8号文件)。先后建立了参事管理、聘任、激励、知情保障等10项制度。2006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规则》明确指出:“充分发挥现有咨询机构作用,包括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科顾委、省政府参事室和特约顾问的作用……做到集思广益,尽量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与决策风险”。参事室被省政府列为重大决策咨询机构,明确参事工作在政府决策中的重要地位。省政府将参事室改为相对独立设置,增加内设处室和人员编制、保障开展工作的业务经费、添置办公设备、装备建立网站、加大了其他硬件投入,使办公条件大为改观。
2008年上半年,参事室围绕相关课题,深入到有关市县、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肯定和赞誉。栗战书省长在《加快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保证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参事建议中批示:“建议很好,请在实施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中采纳。”杜家毫副省长在《关于参事调研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上签批:感谢参事室和各位参事的辛勤努力。
展望未来,前瞻指引前进
改革创新是前进的动力,是力量之源。新时期,参事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局面,参事工作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龙江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对参事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的突出特点,就是强调发挥作用。国务院对参事工作的要求正从礼节性、礼遇性向工作型转变。省长的殷切希望更给参事工作以极大鼓舞。栗省长在座谈会上勉励各位参事: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多下功夫、深入研究,多出精品建议,切实把参政议政、咨询国是、建言献策的作用发挥好,为实现黑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顺应这个发展潮流,适应时代变化,省政府参事室领导班子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超前进行谋划,结合龙江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确定了参事室未来的发展思路。
在参政咨询上提出了“四个突出”:突出对政府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突出对省政府交办的及有关部门送来的法规、规章草案进行研究;突出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突出完善督查机制,加强对参事建议领导批办件的跟踪问效,促进智力成果转化,争取让更多的参事建议进入政府决策,发挥更大的智力支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国民共享政策成果出高招、献良策。
在队伍建设上强化了“两个意识”:强化发展意识,进一步抓好参事队伍建设。按照用聘结合的原则,把事业心强、政策水平高、社会影响大、参政议政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选聘到参事队伍中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参事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从加强和完善工作机制入手,树立和强化统战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参谋服务意识,真正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
在机构发展上建立了“一个协会”:为扩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的空间,集中民智为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参事室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参事咨询协会,吸纳各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有关部门和团体加入,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望未来,参事室正以昂扬的姿态、坚定的信念,乘着科学发展的东风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