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6日讯 晚上出门散步,正走在人行道上,忽然一脚踩空,步道板塌了,摔了个头破血流——这是几天前,哈尔滨市香坊区李女士的不幸遭遇。
李女士的家就住在新地街上。这条街五年前进行了大修,不但路面拓宽了,两侧还进行了绿化美化,听说花了数百万元。这让附近的居民很是高兴,每天早晚大家出来散步遛弯,感觉非常舒适。可好景不长,之后几年间,这条耗巨资修成的马路接连几次遭到无序施工的破坏。

整修一新的新地街。(摄于2006年5月12日)
2006年秋天,不知哪家单位在主道上开始铺设管线,竣工后草草回填。结果2007年开春后,半边马路沉陷,整个路面变得凹凸不平,有的坑里积满脏水,个别路段还堆放着残砖碎土,在阳光下散发着阵阵臭味。在群众的强烈反映下,直到几个月后,有关部门才派人来进行了修复,路面基本恢复了原样。
然而没过多久,去年秋天,又有一家单位前来施工。这次是挖开了一侧的人行道,在下面铺设管线。居民们担心:回填时最好能认真点儿,别再像上次那样把路都毁了!

被挖坏了半边的路。(摄于2007年5月20日)
这种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现实。今年四月份,刚下过几场雨,被挖过的步道板便接连发生了沉陷、悬空现象。有的地方长达几十米。本来人行道就不宽,这下人们只好贴边走。一不小心,就容易崴伤了脚。李女士就是掉进了悬空的步道板里受伤的。

回填不实,造成了路面悬空。(摄于2008年5月19日)
5月24日,记者在新地街看到,一侧的人行道路面损坏十分严重。从表面损毁的痕迹能明显看出下面铺设管线的走向。从东向西,一直延伸至菜艺街口,长近千米。
问到施工单位,有的说是热网改造,有的说是供水单位。

许多行人只好从两侧走。(摄于2008年5月19日)
相关链接
为治理“拉锁马路”,有效解决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重复开挖、野蛮开挖等扰民和浪费现象,2006年8月31日,哈尔滨市出台了《挖掘城市道路管理办法》。《办法》规定,除特殊情况外,五种情况不得挖掘城市道路: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竣工后未满5年的;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未满3年的;当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城市道路禁挖期内挖掘城市道路的;同一道路地下相同管线建设竣工后未满3年的;挖道单位违反有关规定,经查处未整改的等。
与此同时,哈尔滨市还成立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五绝管理办公室(简称市管线办),主要职能就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实现城市道路施工的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