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专家献计献策 发掘流人文化 建设边疆文化大省
2008-05-28 13:54: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专家学者会聚一堂 畅谈“流人文化”

  东北网5月28日讯 题:专家学者献计献策发掘传承流人文化建设边疆文化大省

  ——全国文史研究(流人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

  记者 印蕾

  “蛮烟迁客泪,风雪大荒魂。”有学者这样描述述流人文化的非凡与传奇。近年来,流人文化的研究、挖掘、保护越来越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26日—27日,全国文史研究(流人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知名学者在共同研讨“流人文化”的挖掘、抢救与开发的同时,也为我省发掘传承流人文化、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献计献策。

省文史馆馆员李兴盛

  流人文化是创建边疆今日新质文化的坚实基础

  最早提出“流人文化”概念的学者、省文史馆馆员李兴盛先生致力于流人文化研究已30载,李兴盛先生认为,大量“术业有专攻”的流人到达龙江后,产生了流人文化,流放到黑龙江的流人与土著于此的当地人民相互作用,形成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体,就是流人文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流人创造了龙江的文明。龙江的流人文化也使得龙江地域经济、生产生活方式、民俗等诸多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民族地域的经济发展与民族之间融合。

  正因为流人文化是边疆(包括黑龙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边疆今日新质文化的坚实基础,可以提高流人所在地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而且可以开发旅游与文艺创作新资源,李兴盛先生认为我省应深入研究并利用这种流人文化。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林岷

  流人文化可丰富人文景观内涵

  林则徐第六代嫡孙女、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林岷女士认为,流人所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如将其开发为旅游资源,对于黑龙江省建设边疆文化大省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岷女士认为,黑龙江的自然条件较好,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等自然景观丰富,比较而言,人文景观较为缺乏。树无根不深,一个地区要发展,也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根基,丰富人文景观内涵十分重要,而流人文化恰恰在此方面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孤立的学术研究价值不大,将研究成果服务于现实是保护传承流人文化更大的现实意义,”林岷说,“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之下,许多流人承受着千里迁徙和异地生存之苦,且气候恶劣,路途坚险,他们经受住了磨难,生存下来,有了自己生存的价值,成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功臣,留下了丰厚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对于今人来说,用流人的精神激励后人,鼓舞斗志干好今天的事业是我们研究发掘流人文化的根本所在。”


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

  流人文化研究普及任重而道远

  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认为,研究流人文化的学者需具备的一个条件是,研究者应久居边远戍地,对流人生活背景,岁月煎熬,有亲临其地的切身感受,有一种为不幸者存史的激情冲动,以真挚的感情去探讨、研究。黑龙江是流放大区域,特别是清代,许多流人来到这片土地,这为黑龙江的学者研究流人文化提供了先天的物质条件,以李兴盛先生为代表的很多学者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来新夏教授说,我们国家开始流人文化的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基本是和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这是由于此前因为种种原因大家避讳谈“流人”,更谈不上研究“流人文化”,也就是说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流人文化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召开的这个研讨会也可以说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种方式。当然,流人文化的研究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除了专家学者继续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还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将其普及,让老百姓知道,这样才可以把精神文明转化为物质文明。

  “我相信黑龙江省可以利用好流人文化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促进边疆文化大省的建设。”谈到“流人文化”的未来,这位年过八旬的老学者信心十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邵月明

【专题】为龙江喝彩——改革开放30年龙江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