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0日讯 ( 张树永 任百杰 记者 高长利 ) 2007年,牡丹江市东宁县农民李宗仁利用信用社贷款栽种了12万袋木耳菌,年实现收入12万元。今年,他建起了宽敞的住宅,添置了电脑、摩托车等大件,步入了小康家庭。李宗仁高兴的说,“多亏了东宁信用社的帮助呀,为我解决了资金上的难题,俺们发家致富的路子是越走越宽了。”
在东宁县,象李宗仁一样依靠信用社贷款富裕起来的农民还有很多。这仅仅是牡丹江市农村信用社利用贷款促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统计数字显示,五年来该社已累计发放农业贷款超过百亿元。这些资金均投向了粮食生产和肉牛、生猪、食用菌、果菜四大主导产业。
为多方位解决农民贷款难,牡丹江市农村信用社充分利用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担保、抵押联保等方式,全面、强力推进了“一证通”贷款。该社还在全国首创农村劳动力输出小额贷款,外出务工农民的岗前培训费、差旅费、基本生活费等,都可在辖区内的信用社申请贷款,实现了贷款多样化。
2006年初,牡丹江市农村信用社启动了“一证通”惠农贷款业务。贷款农户自愿联保,通过信用等级评定后,即可领到当地信用社发放的农户贷款证。凭借农户贷款证,3年内可以随贷随还,周转使用。截至目前,“一证通”已发展到140678户,授信贷款总额23亿元。当地农民享受到了“一证通”带来的实惠,北安乡大砬子村农民佟胜全说,有了“一证通”,随用随取,有了闲钱再还款,很方便。通过信用社扶持,他已购买了11头奶牛,今年收入将达3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在信用社支持下,东宁县建起了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年销售黑木耳2500万公斤,年交易额12亿元,实现了“买中国卖全国”。仅黑木耳产业一项,东宁县农民年人均增收就达到2000元。
有了充裕的资金,牡丹江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9元,增长18.8%,连续五年居黑龙江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