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日讯 5月23日中午,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医大三院)医疗队一行50人进入了“绵竹灾民救助中心”,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消毒水味。灾民安置点里一万多来自周边乡镇的灾民已经得到救助。
战地“120”奔波村屯
到达当天,医疗队就赶到绵竹医院,支起三顶帐篷,全体人员在领队、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学新的带领下,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医疗队承担的任务是,负责绵竹市及周边地区120急救中心指派的急诊患者接诊、送诊、转诊及抢救工作。
5月24日一大早,张主任和医生张磊受指派前往马尾乡出诊。他们来到绵竹至马尾段的国道上,很远就看见一名青年痛苦地倒在地上,经检查,张主任确认该患者“右大腿中段骨折”、“外颅脑外伤”,决定马上将该患者送交青川救治中心,进行手术。
紧接着,医疗队又将六旬老人黄师福送往救治中心。这位老人在灾后不分昼夜地抢摘自家苞米分送给灾民,因过度劳累突发脑出血,发病时倒在田间,手里还拿着半盆苞米。
经历余震感受友谊
来到灾区后,医护人员每天奔波在附近乡镇村屯、安置点及一个县级市,这里高温潮湿,东北人很不习惯。王艳主任的扁桃体再次发炎,皮肤过敏的双手更是通红一片,奇痒无比;常亮在运送急诊病人后,一下车就剧烈呕吐。
在连续接诊和出诊中,他们多次经历了余震。在灾区,医疗队还将一些患者转送到一所意大利流动医院。
据接送病人的张医生介绍,一次他们走进流动医院时,该院护士萨莲娜正在给病人做心理护理,里昂医生在给一名骨折患者换药,高大的皮斯医生正在查房,而一位广州志愿者在当意大利语翻译。当天他们要转走的是一名76岁身患肺癌老太,病情虽与地震无关,但意大利医生还是精心为其诊治。这使他们十分感动。
山间小路有惊无险
5月30日,医疗队驱车赶往一小山村,伤者是一位花甲老太,她在地震中被砸伤但没就诊,近日疼痛难忍,便拨打了“120”。
路途中有一段路十分险要,不到两米宽的土路,右侧是长满竹子的土坡和峭壁,左侧则是深涧和水渠。望着崎岖山路,医疗队员的心情忐忑不安。正焦虑间,救护车突然向山涧方向倾斜下去,车左侧后轮悬空,左前轮也岌岌可危。车身在摇晃中最后停下,司机马上挂倒挡,接着,猛打方向盘,用强烈回旋让救护车往回别。一阵轰鸣之后,救护车左后轮终于驶回到土路路面,车上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救护车终于赶到患者驻地,并将患者平安送达救助医院。
抢救患者挥汗如雨
5月31日,中午时,当地温度将近35摄氏度,这时急诊电话打来,某化工厂有人晕倒了,王艳主任立即率队前往,可赶到现场发现患者心跳已经停止。王主任与医护人员马上投入抢救。王主任一边让护士为患者注射呼吸兴奋剂,一边亲自给病人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中,王主任闻到一种令人窒息的气味,她立刻意识到患者是甲烷中毒。随后患者同事证实,患者确实是在沼气池边晕倒。王老师用一张湿纱布贴在患者口部,继续为其做人工呼吸,旁边的护士劝她说,患者已经不行了,可王主任表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去抢救。
之后的40多分钟,王主任与医护人员一次次地做人工呼吸,身材瘦小的王主任挥汗如雨汗流浃背,但最终这名患者还是不治身亡。患者的家属和同事们十分感动,王艳主任则累倒在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