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日讯 从哈尔滨市首批医疗救援队奔赴四川到现在,已过去了半个月。这十多天里,冰城医疗队的“白衣战士”们勇敢地战胜了余震、强降雨、高温等恶劣环境,和灾区伤员们在一起。“我们永远将患者排在第一位”,抱着这样一个信念,队员们的前方“抢救”仍在继续,他们走得也越来越远。
最近距离靠近唐家山
5月29日,黑龙江省赴川防疫队中饮水监测专家刘学,被卫生部抽调到北川县擂鼓镇,负责当地的饮水和食品卫生安全监测。
记者了解到,擂鼓镇距离北川县城大约十几公里,几乎是距离唐家山堰塞湖最近的一个救援队和受灾群众聚集地。刘学是省卫生监督所公共卫生监督科专家,据他介绍,那里有点沼泽地的感觉,找个安营扎寨的地方都非常困难。由于下雨,加上没有交通工具,工作人员们只能暂时呆在帐篷中。刘学说,擂鼓镇现在安置的灾民很多,大概有十几个村,那里的帐篷十分密集,几乎覆盖了整个镇。
帐篷积水深至脚踝
前天夜里,四川广元市突然出现强降雨,哈尔滨市赴川医疗队的队员们都被雨水打在帐篷上的声音惊醒,外面下大雨,帐篷里面下小雨,雨水浸湿了被褥。
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李晓阳说,当日凌晨3时,他起来查夜时发现,大家的拖鞋都漂浮在水面上,帐篷里已积了深至脚踝的雨水。第二天早晨,医疗队的队员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患者的帐篷里往外淘雨水、帮他们晾被子,可他们自己的帐篷却一片狼藉,无暇收拾。李晓阳说,虽然这里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但却丝毫没影响队员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广元市各大医院里随处都可见白服上印有“黑龙江哈尔滨”字样的医护人员的身影。
被蚊子叮了一身包
黑龙江省防疫小分队目前正驻在什邡市,主要负责方亭镇的卫生防疫工作,包括饮水、食品、杀虫等各方面的防疫。队员们每天都要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消毒喷雾器去消毒,因为没有车,大家平均每人每天都得走上几十公里。
由于条件所限,这里所有人都住在帐篷中,没有床,只能在地上铺个草席子;没有热水,洗头洗澡根本不可能。尤其是晚上的蚊子最厉害,一天下来,几乎所有人的身上都布满了红包。因为条件实在太艰苦,领导们几次让队里仅有的两个女队员林玲和纪卓先撤,可她们说什么也不同意,“来抗震救灾还分什么男女,只要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样可以做到。”就这样,没有一名队员先离开,所有人一直坚持在最前线。
诊治伤员千余人次
哈尔滨市首支赴川医疗队领队柯云楠,昨天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医疗队驻在成都市内的四川康骨医院和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医院,他们在这两家医院共诊治伤员1060余人次,会诊505人次,收治因地震灾害住院的伤病员172人,实施手术48例。
柯云楠说,在灾区,哈尔滨市医疗队的每名医生都要负责十余名住院患者,还要随时参加各种紧急抢救任务,队员们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5个小时以上。虽然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但医生们在诊治、手术、消毒处理等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哈尔滨市医疗队在成都进行救援工作的这半个多月中,医院无一例院内死亡和院内感染病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