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日讯 在牡丹江市,曾有10个国营大厂都赫赫有名。“现在,‘国字号’的只有我们了。如今,老厂又焕发了新生。”刚刚拿到企业拖欠工资的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老职工感慨地说。
偿还清欠重树企业诚信
到今年,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正好建厂75年。历史上最多时4000多人的企业,现在只有500多人,厂区面积52万平方米。去年10月,工厂新班子组成后,首先设法偿还欠款,补发工资。到今年4月,总计400多万元全部补完。拖欠1500多名退休职工7个月的工资,通过自筹,60多万元也全部补齐。今年1月,还补发了全厂两年的取暖费,总额150万元。偿还了三年欠各林业局的原料款186万。偿还了商业银行七八年前的535万元贷款。
“这些账早晚要还,千方百计先还上,重树企业诚信比什么都重要。”新任厂长刘正林说。
卸包袱强势推行改革
这么多钱哪来的?刘正林说,管理局党委书记王常文、局长邓恩元大力协调各林业局支持和帮助,不能扔下牡木这个老兄弟、老企业;工厂清理长期挂名60多人,清回企业缴纳“三金”20多万元;提高闲置厂房、设备租赁费多收30万元;清回欠款42万元……“外援”帮牡木卸下了包袱,强势推行了改革和管理。车辆管理科原是科级单位,撤科变车间,30多人减到12人。停封10台运输、工具车,以零、旧换整换新,节省修理费40万。机关、财务、生产车间也相继“瘦身”裁减人员,提高效率。一线分配方式改革,岗位工资加奖励工资,日产量提高100多立方米。今年3月份,月产刨花板4316立方米,一等品率达到81.5%,是木材厂历史同期最好的。
捷报传来。一季度,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纯赢利50万元。改制后头一个月的工资发放到职工手里。车间平均工资973元。而一月份,平均工资是531元。
开源节流各个环节都节约
如今,各个环节都节约,一年省下5万元。机关办公楼过去每月2000多元电费,现在有人工作时用电,没事时停电,每月300元就够了。全厂用电管住、管严、管死,去年亏50万,今年可望持平。
小车定点加油,全厂用油一个人专管。以前生产用油,从油站买回加到车辆里,一桶就少30多公斤,200多元没了,现在一年能省10多万元。
处置废旧车辆设备,直接收回150万元。停掉20吨锅炉,新上4吨小锅炉,既保证生产,又节约用煤。舍去原20吨供热锅炉,剥离到市供热公司,一年减少亏损最少200万元。
节能、提效、机制创新令这个70多年的老厂正走向生机勃勃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