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经验
2008-06-04 15:34:2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朴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4日讯 《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党长期奋斗中总结出的正确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根本就在于努力恢复和始终坚持了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一、确定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起源于恢复正确的思想路线

  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发展的大政方针都是由党来确定并领导人民实践的。党能否正确领导中国社会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党以何种思想理念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党自身。这就要求党必须时刻坚持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可以说,思想路线是党的灵魂。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紧密结合,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之为指导,党领导人民缔造了新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为集中的概括,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然而,我们党在建国后的一段历史时期曾经偏离,甚至严重违背了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致使党的事业遭受重大挫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亲历了党执政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深刻体会到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给党和国家造成的重大损失。同时,他们以开阔的眼界审视世界的发展,在比较中看到不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果断抛弃了“两个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自觉克服过去教条主义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弊端,重新探索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道路。新时期的改革最早发端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在改革开放前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它被视为异端而彻底否定。可以想见,没有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让实践来检验改革实效的根本态度,自下而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难以为继,随后的经济、政治体制一系列改革也难以想象。所以,改革开放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正确的思想路线。

  二、坚定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依赖于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之路并不平坦,它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对某些旧体制旧观念的否定,难免受到某些怀疑或责难。同时,也有一些人对改革的方向、方式、深度、广度等持不同意见。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改革开放的推进,甚至制约改革开放。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尤其是在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党总能排除各种干扰,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这在根本上也是依赖于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对外开放打开国门,各种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想纷至沓来,与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激荡,西方的价值理念助长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西方的经济、政治体制受到某些人的追捧,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一度蔓延。对此,党中央在旗帜鲜明给予否定的同时,并没有关闭国门,而是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大政方针。这是因为,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是世界潮流的大势所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开放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并非主流,也并非不可克服。这显然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改革开放坚持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方面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然而,苏东剧变之后,有些人担心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下一个目标是中国,提出以反和平演变为主要任务。对此,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只能建立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这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扭住经济建设的中心不动摇,使改革开放的思路不受阻断和干扰。

  改革开放突出体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贫富分化,有人认为这违背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留恋过去的计划分配体制。对此,党中央一方面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更加注重社会利益的协调;另一方面,坚持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毫不动摇”。因为,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经济体制。

  30年来,虽经风吹浪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依然乘风破浪前进,得益于掌舵者的正确领航,根源是坚持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三、拓展改革开放强国之路,要更加坚定地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科学判断改革开放的客观形势,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必须建立于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客观认识基础之上。30年来,我们党正是准确把握世界、中国和党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目标、纲领、任务,才取得了巨大改革成就。从世情来看,我们党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适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以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特征,抓住战略机遇期,加速推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从国情来看,我们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中国发展的时代方位,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它不仅在邓小平理论中处于基础地位,而且成为其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根本依据,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而展开的。从党情看,党对于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一科学判断是我们党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依据。

  不断克服旧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必然要突破旧有体制机制。事实上,以计划经济和单一所有制为标志的旧有经济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这种体制却曾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而长期坚持。突破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与体制,必须有自我否定的意识和胸襟,必须解放思想,必定要承担一定的改革风险。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如果思想认识脱离实际,就不会探索和找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不会懂得如何对旧体制进行“扬弃”;就不知道思想解放的方向、内容和要求;就不会真正具有承担改革风险所需要的勇气和攻艰克难的魄力。

  不断推进实践和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改革不仅是“破”,更是“立”,党的思想路线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观念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一,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使实践得到充分尊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指导思想,但是,指导现实发展的理论和思想只能来源于鲜活的改革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实践,实践创新成为一切创新的源头。第二,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使实践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改革开放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并使其系统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得益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使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实践不断发展,要求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形成了包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思想理论,新的理论反过来又给予新的实践以强有力的思想支持。

  (作者系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