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5日讯(周时锋 刘忠伟 记者杜筱) 为了及时掌握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动态,及时有效地控制病媒生物,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保护灾区人民健康,黑龙江省卫生厅赴川防疫队根据四川省及什邡灾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检测对象主要为蝇、蚊、鼠类。
5月12日什邡发生特大地震后,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发生剧变,对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发生也产生未知影响。为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的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6月5日,黑龙江省卫生厅赴川防疫队对什邡市方亭镇体育场安置点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检测对象主要为蝇、蚊、鼠类。
5日上午,防疫分队科学合理地选择了三类环境的15处作为监测点,开展蝇类密度的监测。采用目测法的监测方法,每处观察半径两米之内的蝇类数目。监测初步结果表明,蝇类密度较低。下午开始到晚上,应急分队将进行蚊虫、鼠类密度的监测。蚊虫监测采用目测法,用手电观察帐篷内的内壁、蚊帐后、床底下、悬挂的衣物上等部位的蚊虫数。
鼠类监测则采用毒饵盗食法,在安置点帐篷内外放置30堆毒饵,24小时后观察毒饵是否被盗食,记录被盗食毒饵堆数。将于第二天晚上得出监测结果。
此次监测对于及时掌握什邡市病媒生物密度动态,科学合理、及时有效地控制病媒生物,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