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巴彦“兴隆镇的民主村终于‘兴隆’了!”
2008-06-10 14:14:0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阴祖峰 王大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0日讯 “农家不再累当初,口唱欢歌土路除。驯服漂河人畜安,春收大蒜秋种蔬。”经过多年的建设,早几年是省定贫困村的巴彦县兴隆镇民主村如今桥通路畅、多种经济齐头并进,全村人均纯收入4000余元,村民都自豪地说,民主村终于“兴隆”了!

  治漂河桥通路畅

  82岁的村民刘奎念了一首歌谣来描绘从前的民主村:“沟坎路,断魂桥,漂河沿上听鬼嚎”。据了解,民主村辖区内的14个自然屯均坐落在漂河两岸,这一段的漂河干流和支线九曲十八弯,“牤牛水”每逢雨季都要冲毁道路、桥梁,甚至淹没农田和村庄,早些年还发生过孩子冒雨上学掉进河里的惨剧,至于吞噬牲畜的情况就更多了。为保障村民的生产和人身安全,民主村于1997年号召村民在河两岸植树,10年来已植树200多万棵。水土得到了保持,民主村近5年都没有出现过水淹农田的情况。

  为方便村民出行,民主村还在漂河两岸建起了13座双跨桥,新修村内白色路面4000米、硬化通村公路5000米,桥通路畅的民主村再不是“买啥啥贵、卖啥啥贱”的“通路难”了。

  促增收广开门路

  2003年,民主村成立了农合会,组建了养猪、养牛、蒜菜两种和劳动力输出等4个脱贫致富联合体,并建立了生猪养殖小区、黄牛养殖示范小区和奶站。高油高蛋白大豆、角质玉米、养猪等8个专业协会更吸纳了全村1207户村民的加入。村民刘德洋说,早些年受面积和产量的限制,民主村的大蒜、秋白菜只能零售,价格和效益都没有保障。蒜菜协会成立后,当地的蒜、菜种植面积从100来亩扩大到1200多亩,每到丰收时节,绥化、大庆、天津等地的酱菜厂商纷纷来此抢购,几十亩的大蒜往往三两天就能售罄。

  劳务输出是民主村重要的增收方式之一,1995年,村里的豆腐倌侯存军和同村几个青年去绥芬河口岸做对俄服装生意,昨天的“豆腐倌倒爷”今天固定资产千万元———这样的事情民主村比比皆是。2005年,村里成立了劳务协会,为劳动力转移人员按去向提供技术培训,目前该村有近2000名剩余劳动力在外务工,年收入均在5000元以上。

  乡风文明村务民理

  为更好地实现“村务民理”,民主村还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村民推选代表议事谋事,发动群众自发建设“新农村”。村团支书栾和坤说,二十多年前的民主村民风并不端正,刚买的“小四轮”没了轮子、养肥的仔猪没了踪影那是常有的事,大都被嗜赌的小青年偷去换钱了。现在村貌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村民的思想也有了转变,勤劳致富早成了全村的目标。

  民主村注重村民文体生活,独立的农民活动站设施齐全,万册科技图书被整齐地摆放在80多平方米的科技书吧里。2006年,全省第一家农村数字电视也在民主村落了户,村民在家就能看到全国近40套卫星电视节目。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