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1日讯 虽然售价比同类产品每吨高出数十元,但人们盖房子专挑哈尔滨的“天鹅”水泥;虽然同样的补钙产品在药店里有十多种,但能让老百姓脱口而出的还是哈尔滨“三精”的钙;虽然国内大米产地众多,可越来越多的百姓采购大米时,首选哈尔滨的“五常大米”。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树立行业典型,使品牌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不仅提高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还为哈尔滨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策培育名牌
近年来,在“品牌兴市”思想指导下,哈尔滨市已拥有16种中国名牌产品、142个省名牌产品、131个市名牌产品。2007年,名牌产品成为哈尔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哈尔滨市创造的产值达371.83亿元,占当年哈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7.76%。
每一个名牌产品、每一个驰名商标,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品牌的精心培育和长远规划。曾几何时,品牌的建设、推动在哈尔滨市相对滞后,与此同时,兄弟地区通过品牌建设在许多领域占有了市场先机。为扭转这一局面,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名牌培育和发展规划等,对纳入规划的68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中国名牌后备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培育,对近400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省、市名牌产品后备企业重点培育。2004年哈尔滨市实现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之后,市政府及时兑现奖励政策,奖励相关企业100万元,促进品牌建设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服务发展名牌
为扩大品牌的“含金量”,哈尔滨市质监、工商等部门近年来建立了对已获名牌、驰名商标企业的跟踪服务制度。一方面,为名牌企业在异地的有关质量和商标纠纷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指导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生产标准,完善管理,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哈尔滨市相关部门还积极帮助名牌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进出口、专利、培训等方面的问题,使企业及时消除发展“瓶颈”,又好又快发展。
典型带动名牌
一提起“哈药”,人们会想到“北药集群”;一提起“哈电”,人们会想起“哈尔滨装备制造业”……哈尔滨有着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产品,在一批知名品牌的带动下,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目前,哈电、哈药、哈啤、三精、天鹅、蓝星石化、哈轴、哈肉联等品牌,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不断发挥规模优势,发挥品牌效益,带动相关行业共同谋发展图振兴。